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7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乳腺癌诊断的传统方法 | 第14-16页 |
·乳房 X 线检查 | 第14页 |
·MRI | 第14页 |
·超声成像 | 第14-15页 |
·组织取样 | 第15页 |
·三重检测 | 第15页 |
·乳腺癌传统方法诊断的误区 | 第15-16页 |
·拉曼光谱用于分子水平的癌症诊断 | 第16-29页 |
·拉曼光谱介绍 | 第17-19页 |
·生物医学拉曼光谱仪激发波长的种类及应用 | 第19-23页 |
·生物医学拉曼光谱仪 | 第23-26页 |
·生物医学拉曼系统构造 | 第26-29页 |
·光谱特征的提取方法 | 第29-3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去法(SVM-RFE) | 第30-31页 |
·高斯过程 | 第31-3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科学意义 | 第32-34页 |
·拉曼光谱新鲜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优势 | 第32-33页 |
·拉曼光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7页 |
第二章 新鲜乳腺疾病组织的近红外拉曼光谱分析 | 第47-63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8页 |
·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针对不同性质乳腺组织拉曼光谱特的分析 | 第49-51页 |
·正常、良性及恶性乳腺组织拉曼光谱特征峰相对强度的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利用高斯过程的机器学习建立模型 | 第52-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三章 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去法(SVM-RFE)对乳腺组织拉曼光谱的研究 | 第63-85页 |
·前言 | 第63-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样品 | 第64-65页 |
·光谱采集 | 第65页 |
·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8页 |
·正常、良性和恶性乳腺组织拉曼光谱的分析 | 第66-71页 |
·利用 PCA 和 SVM-RFE 分析乳腺组织拉曼光谱 | 第71-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第四章 利用SHINERS 对乳腺疾病组织中微钙化成分的鉴别及分析 | 第85-103页 |
·前言 | 第85-88页 |
·实验部分 | 第88-91页 |
·仪器 | 第88页 |
·实验材料 | 第88-89页 |
·测试条件 | 第89-90页 |
·数据处理 | 第90-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7页 |
·不同类型钙化(纤维腺瘤、癌前病变、导管内癌)的 SHINERS谱峰的比较及归属 | 第91-94页 |
·乳腺病变组织中钙化 SHINERS 结构分析 | 第94-95页 |
·乳腺疾病微钙化灶 SHINERS 主成分分析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第五章 乳腺组织切片病灶位置的 SHINERS 研究 | 第103-117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仪器 | 第104页 |
·实验材料 | 第104页 |
·实验试剂 | 第104-105页 |
·实验方法 | 第105页 |
·数据处理 | 第105-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3页 |
·不同性质乳腺组织切片拉曼特征峰的归属及比较 | 第106-111页 |
·乳腺组织切片 SHINERS 主成分分析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作者简历 | 第117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