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阐释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引言第15-19页
 (一) 国内研究状况第15-16页
 (二) 国外研究状况第16-18页
 (三) 选题依据、意义、方法及创新点第18-19页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阐释第19-34页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渊源第19-22页
  1.康德文化哲学的引导第19-20页
  2.黑格尔理性主义文化的借鉴第20页
  3.维柯理论的引发第20-21页
  4.摩尔根人类学的文化启示第21-22页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轨迹第22-24页
  1.早期孕育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22页
  2.新世界观形成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22-23页
  3.发展与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23-24页
  4.系统而完备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24页
 (三)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第24-29页
  1.坚持人的主体性第25-26页
  2.贯穿意识形态性第26-27页
  3.演绎历史正当性第27-28页
  4.倡导文化科学性第28-29页
 (四)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进程第29-34页
  1.毛泽东文化观的时代奠基第30页
  2.邓小平文化观的时代推进第30-31页
  3.江泽民文化观的时代发展第31-32页
  4.胡锦涛文化观的时代提升第32-34页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解读第34-46页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背景第34-36页
  1.理论背景------两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交相辉映第34-35页
  2.时代背景------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相得益彰第35-36页
  3.现实背景------同多重文化模式化发展交锋冲撞第36页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发展第36-40页
  1.增强了文化本质论识别第37-38页
  2.提高了文化先进论分析第38-39页
  3.深化了文化发展论思考第39页
  4.拓展了文化和谐论建构第39-40页
 (三)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特性第40-42页
  1.时代性与进步性第40-41页
  2.科学性与民族性第41页
  3.大众性与和谐性第41-42页
 (四)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价值第42-46页
  1.当代先进文化前行的指南第42页
  2.当下文化建设的理论宝库第42-43页
  3.引领多样文化和社会思潮第43-44页
  4.关怀人的生存境遇和旨趣第44页
  5.促进文化思维方式的转变第44-46页
三、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困境第46-51页
 (一) 地位弱化第46-47页
  1.文化趋同性日益取代意识形态差异性第46页
  2.文化冲突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体性第46-47页
  3.文化霸权主义阻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进步性第47页
 (二) 认同危机第47-48页
  1.现代文化理念对认同的渗透第47-48页
  2.传统文化模式对认同的偏离第48页
  3.多元文化价值观对认同的冲击第48页
 (三) 整合困境第48-49页
  1.文化泛政治化向经济功能转变第48-49页
  2.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第49页
  3.不同文化精神的共时态冲突第49页
 (四) 道德失范第49-51页
  1.正面宣传暗含道德缺失第49页
  2.负面现象显露道德失范第49-51页
四、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建构第51-57页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当代建构的必要性分析第51-53页
  1.理论层面必要性分析第51-52页
  2.现实层面必要性分析第52-53页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当代建构的途径探索第53-57页
  1.“回到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主体地位的重新塑造第53-54页
  2.“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同危机的积极应对第54-55页
  3.“文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时代整合的应然选择第55-56页
  4. “弘扬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道德理念的当代建构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列宁对外开放思想及当代价值
下一篇: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