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核型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蔷薇属植物核型研究 | 第14-23页 |
·花粉形态观察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2n 配子的研究 | 第24-25页 |
·花粉活力测定的研究 | 第25-26页 |
·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 第26-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9-31页 |
·植物材料 | 第29-30页 |
·试验药品 | 第30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7页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31-33页 |
·花粉采集及保存 | 第33页 |
·花粉形态观察 | 第33页 |
·2n 配子比例观察 | 第33页 |
·2n 配子诱导 | 第33-34页 |
·花粉活力测定 | 第34页 |
·远缘杂交 | 第34-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9页 |
·蔷薇属植物核型分析 | 第37-42页 |
·四季玫瑰 | 第37-38页 |
·红玫瑰 | 第38-39页 |
·深山蔷薇 | 第39-40页 |
·刺玫蔷薇 | 第40-41页 |
·长白蔷薇 | 第41-42页 |
·白玫瑰 | 第42页 |
·供试蔷薇属植物核型特点 | 第42页 |
·花粉形态观察及聚类分析 | 第42-45页 |
·形态观察 | 第42-43页 |
·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自然条件下 2n 配子比例观察 | 第45-46页 |
·秋水仙素诱导 2n 配子的研究 | 第46-50页 |
·秋水仙素诱导 2n 配子的比例统计 | 第46-47页 |
·相同处理时间、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 2n 配子诱导的影响 | 第47-48页 |
·相同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 2n 配子诱导的影响 | 第48-50页 |
·诱导后花粉萌发率的测定及综合比较分析 | 第50-52页 |
·远缘杂交 | 第52-59页 |
·试验材料形态特征调查 | 第52-55页 |
·远缘杂交情况调查及分析 | 第55-58页 |
·远缘杂交后离体胚挽救的研究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 | 第59页 |
·野生蔷薇花粉形态观察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59页 |
·蔷薇属植物不同种质 2n 配子形成机制的探究 | 第59-60页 |
·2 n 配子诱导处理方法 | 第60页 |
·远缘杂交存在的问题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