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噬菌体防治弧菌引发的刺参腐皮综合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刺参简介 | 第11-13页 |
·刺参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 第11页 |
·中国刺参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11-12页 |
·刺参腐皮综合征 | 第12-13页 |
·噬菌体简介 | 第13-19页 |
·噬菌体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噬菌体生物学 | 第14-17页 |
·噬菌体的分类 | 第17-18页 |
·噬菌体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噬菌体治疗简介 | 第19-23页 |
·噬菌体治疗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噬菌体治疗的优缺点 | 第20-21页 |
·噬菌体治疗在水产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噬菌体治疗展望 | 第22-23页 |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2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5-38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用品 | 第25-26页 |
·实验样品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病原菌的分离 | 第26-27页 |
·病原菌的保藏 | 第27页 |
·人工回接感染实验 | 第27页 |
·病原菌的分类鉴定 | 第27-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6页 |
·病原菌的分离 | 第29-30页 |
·人工回接感染实验 | 第30-32页 |
·病原菌的分类鉴定 | 第32-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 | 第36页 |
·弧菌、嗜环弧菌、塔斯马尼亚弧菌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3 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与性质分析 | 第38-53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用品 | 第38-39页 |
·实验样品 | 第38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8-39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与纯化 | 第39-41页 |
·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 | 第41页 |
·氯仿敏感性测试 | 第41-42页 |
·宿主谱 | 第42页 |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 第42页 |
·噬菌体对病原菌的体外裂解 | 第42-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9页 |
·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与纯化 | 第43-44页 |
·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 | 第44页 |
·氯仿敏感性测试 | 第44-45页 |
·宿主谱 | 第45页 |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 第45-46页 |
·噬菌体对病原菌的体外裂解 | 第46-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噬菌体PVDL-1和PVDL-2分类 | 第49页 |
·氯仿敏感性 | 第49页 |
·细菌对噬菌体产生抗性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4 噬菌体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 第53-61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用品 | 第53-54页 |
·实验样品 | 第53页 |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浓缩噬菌体颗粒 | 第54-55页 |
·噬菌体治疗实验 | 第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噬菌体PVDL-1治疗实验 | 第55-56页 |
·噬菌体PVDL-2治疗实验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内毒素 | 第58页 |
·给药方式 | 第58-59页 |
·噬菌体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 | 第59页 |
·免疫应答 | 第59-60页 |
·应用裂解性噬菌体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展望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A VDL-1的16S rDNA测序结果 | 第68-69页 |
附录B VDL-2的16S rDNA测序结果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