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文献综述小结与启示 | 第2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结论、创新点与不足 | 第24-26页 |
·主要观点 | 第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不足 | 第25-26页 |
第2章 省直管县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6-38页 |
·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6-2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扁平化组织理论 | 第29-30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30-33页 |
·现代区域经济学 | 第30-31页 |
·发展经济学理论 | 第31-32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32-33页 |
·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影响的理论依据 | 第33-37页 |
·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作用 | 第33-35页 |
·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作用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动力机制模型 | 第38-50页 |
·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内涵 | 第38-39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 | 第39-41页 |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 第39-40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结构 | 第40-41页 |
·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 | 第41-48页 |
·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动力要素 | 第41-44页 |
·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动力结构 | 第44-46页 |
·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山东省直管县改革和改革县(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 第50-63页 |
·山东省直管县改革的现状 | 第50-54页 |
·山东省直管县改革采取的措施 | 第50-52页 |
·山东省直管县改革的不足 | 第52-54页 |
·改革县(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 第54-62页 |
·改革县(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 第54-61页 |
·改革县(市)经济发展的不足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山东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影响的计量分析 | 第63-75页 |
·指标和模型选择 | 第63-67页 |
·指标和变量 | 第63-66页 |
·模型选择 | 第66页 |
·数据来源 | 第66-67页 |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计量模型 | 第67页 |
·计量回归 | 第67-73页 |
·计量结果说明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75-79页 |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理顺省-市-县三者之间的关系,推进我国分税制改革的进程 | 第75页 |
·深入研究适合山东省直管县改革的各项措施,借鉴其他省份的优秀经验 | 第75-76页 |
·监督省直管县改革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完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机制 | 第76页 |
·省直管县改革需要行政区划改革同步进行 | 第76-77页 |
·完善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层次 | 第77页 |
·合理安排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的工作,实现效率最大化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