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地方财政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问题与原因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导论第10-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文献回顾第11-13页
     ·国外有关研究第11-12页
     ·国内有关研究第12-13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理论基础第14-19页
     ·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第14-15页
     ·公共财政理论第15-16页
     ·地方政府债务理论第16-19页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第19-32页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第19-25页
     ·地方债务的性质构成第19-21页
     ·地方债务资金的来源结构第21-22页
     ·地方债务资金的使用结构第22-23页
     ·地方债务的地区结构第23-24页
     ·地方债务的层次结构第24-25页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第25-32页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总收支情况第25-29页
     ·地方债务规模的存量与增量分析第29-32页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分析第32-43页
   ·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负担沉重第32-34页
     ·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第32-33页
     ·各地方债务口径不一,难以统计第33-34页
   ·地方债务构成复杂,存在结构性风险第34-36页
     ·举债主体多元化第34页
     ·地方债务隐蔽性强,难以把握第34-35页
     ·债务期限结构与项目投资回收期不匹配第35-36页
   ·地方债务责任约束软化,监督管理不力第36-40页
     ·地方行政官员债务意识差,地方债务管理混乱第36-38页
     ·地方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科学性第38-40页
   ·地方债务缺乏科学有效的偿债机制第40-43页
     ·偿债压力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第40-42页
     ·债务规模缺乏科学的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第42-43页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分析第43-60页
   ·经济体制和政策性原因第43-46页
     ·经济体制转轨,为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弹性空间和内在动力第43-44页
     ·体制转轨过程汇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第44-45页
     ·宏观经济政策促使地方政府被动举债增加第45-46页
   ·财政体制和制度性原因第46-55页
     ·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自给能力较弱第46-48页
     ·政府间转移支付不健全,使地方政府的财力诉求难以满足第48-51页
     ·预算软约束形成地方政府举债的制度激励第51-53页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不畅第53-55页
   ·债务管理原因第55-57页
     ·地方政府对自身债务管理滞后第55-56页
     ·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机制缺失第56-57页
   ·政府治理机制原因第57-60页
     ·政府行政级次设置过多,管理难度较大第57-59页
     ·政绩考核机制扭曲,助长了财政机会主义第59-60页
5 结束语第60-63页
   ·结论第60-61页
   ·对策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控制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杜邦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