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文献检索情况 | 第11-12页 |
·核心发展力的理论沿革 | 第12-16页 |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页 |
2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高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教育 | 第16-17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与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 | 第17-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组织理论 | 第18-19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0页 |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 | 第20-21页 |
3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1-37页 |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总体情况 | 第22-23页 |
·2005-2010年安徽省本专科教育比较分析 | 第23-25页 |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7页 |
·速度规模不协调 | 第26-32页 |
·学校定位不准确 | 第32页 |
·经费投入不足够 | 第32-33页 |
·专业设置不合理 | 第33-35页 |
·实践教学重视少 | 第35页 |
·师资队伍素质低 | 第35-36页 |
·就学观念不端正 | 第36-37页 |
·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7页 |
4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评价 | 第37-46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构成要素 | 第37-41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内涵 | 第37-38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要素分析 | 第38-41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评价的意义 | 第41-42页 |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意义 | 第41页 |
·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意义 | 第41-42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评价的原则 | 第42-43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42页 |
·全面性原则 | 第42页 |
·可比性原则 | 第42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2页 |
·稳定性和灵活性兼顾的原则 | 第42-43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6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模型 | 第43页 |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3-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说明 | 第45-46页 |
5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46-53页 |
·政府作为 | 第47-48页 |
·完善政策法规,改善环境,加强绩效监控与评价,提供体系保障 | 第47-48页 |
·开发人才信息需求平台,强化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 第48页 |
·出台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48页 |
·院校作为 | 第48-51页 |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 | 第48-49页 |
·积极提升办学特色 | 第49页 |
·狠抓内涵建设 | 第49-50页 |
·创新培养模式 | 第50页 |
·强化学校管理 | 第50-51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51页 |
·企业作为 | 第51-52页 |
·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观念 | 第51页 |
·提高自身的校企合作能力 | 第51-52页 |
·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 第52页 |
·社会作为 | 第52-53页 |
·社区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 第52页 |
·家庭要广泛理解高职教育功能,转变观念 | 第52页 |
·学生个人要端正就学态度,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