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31页 |
·木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木薯的起源与分布 | 第10页 |
·木薯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木薯经济价值及其产业现状 | 第11-13页 |
·植物抗病性机制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形态结构抗病性 | 第13-15页 |
·固有形态结构抗性 | 第13-14页 |
·诱导形态结构抗性 | 第14-15页 |
·生理生化抗病性 | 第15-18页 |
·固有生理生化抗性 | 第15-16页 |
·诱导生理生化抗性 | 第16-18页 |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已克隆的抗病基因及其结构、功能特征 | 第21-23页 |
·富亮氨酸重复 | 第21-22页 |
·核苷酸结合位点 | 第22页 |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 第22-23页 |
·亮氨酸拉链结构 | 第23页 |
·Toll蛋白/自细胞介素-1受体类似结构 | 第23页 |
·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 | 第23-26页 |
·图位克隆法 | 第23-24页 |
·转座子标签法 | 第24-25页 |
·同源序列克隆法 | 第25页 |
·其他发展中新技术 | 第25-26页 |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在分子生物学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分布与为害 | 第27页 |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 第27-28页 |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抗病性评价 | 第28-29页 |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抗病机理的研究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供试植物材料和细菌菌株 | 第31页 |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8页 |
·木薯抗感种质组织结构显微观察 | 第31-32页 |
·抗感种质叶片组织单位面积气孔数量观察 | 第31-32页 |
·抗感种质叶片组织表皮蜡质物含量测定 | 第32页 |
·木薯种质受细菌性枯萎病病菌侵染后几种防御酶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接种方法与样品采集 | 第32页 |
·粗酶液提取 | 第32页 |
·防御酶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木薯种质NBS、STK和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33-38页 |
·引物设计 | 第34页 |
·木薯种质基因组DNA提取 | 第34页 |
·DNA质量检测 | 第34-35页 |
·PCR扩增 | 第35页 |
·特异片段回收 | 第35-36页 |
·克隆 | 第36页 |
·重组子酶切检测 | 第36-37页 |
·序列分析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1页 |
·木薯抗感种质叶片组织结构显微观察 | 第38-39页 |
·木薯抗感种质叶片组织表面气孔数量 | 第38-39页 |
·木薯抗感种质叶片组织表面蜡质物含量 | 第39页 |
·木薯受Xam GX11侵染后防御酶活性变化 | 第39-42页 |
·不同木薯品种叶片抗病表现与样品采集 | 第39-40页 |
·不同木薯种质叶片组织受Xam GX11侵染后POD活性变化 | 第40页 |
·不同木薯种质叶片组织受Xam GX11侵染后PPO活性变化 | 第40-41页 |
·不同木薯种质叶片受Xam GX11侵染后CAT活性变化 | 第41页 |
·不同木薯品种叶片受Xam GX11侵染后SOD活性变化 | 第41-42页 |
·木薯种质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42-61页 |
·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42-49页 |
·同源片段克隆 | 第42页 |
·同源片段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含有目的片段的大片段序列的获得 | 第43-44页 |
·目标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预测 | 第44-45页 |
·SNB1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的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SNB1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的序列分析 | 第46-49页 |
·氨基酸的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跨膜结构预测 | 第47页 |
·NBS类抗病基因特有结构域分析 | 第47-49页 |
·SNB1编码蛋白质产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页 |
·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49-57页 |
·同源片段克隆 | 第49-50页 |
·同源片段序列分析 | 第50页 |
·含有目的片段的大片段序列的获得 | 第50-52页 |
·目标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预测 | 第52-53页 |
·SSK1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的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SSK1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的序列分析 | 第54-57页 |
·氨基酸的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分析 | 第54-55页 |
·跨膜结构预测 | 第55页 |
·STK类抗病基因特有结构域分析 | 第55-56页 |
·SSK1编码蛋白质产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56-57页 |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57-61页 |
·同源片段克隆 | 第57页 |
·同源片段序列分析 | 第57-58页 |
·含有目的片段的大片段序列的获得 | 第58-59页 |
·目标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预测 | 第59-60页 |
·SLR1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的结构分析 | 第60-61页 |
4 讨论 | 第61-64页 |
·木薯不同种质叶片组织结构差异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 第61页 |
·木薯不同种质叶片组织防御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 第61-62页 |
·同源序列克隆法分离木薯种质抗病基因的可行性与复杂性 | 第62-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项目资助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一 供试培养基 | 第73页 |
附录二 供试试剂 | 第73-74页 |
附录三 克隆序列及自木薯测序数据库中获得的序列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