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癌症发生及治疗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癌症的形成与发展 | 第10页 |
·肿瘤形成原因 | 第10-13页 |
·Interleukin-2 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白细胞介素的表征 | 第13页 |
·白细胞介素的抗肿瘤活性 | 第13-14页 |
·Vasostatin 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新生血管对肿瘤的作用 | 第14-15页 |
·Vasostatin 对新生血管生成抑制 | 第15-16页 |
·TRAIL 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TRAIL 与 sTRAIL | 第16-17页 |
·TRAIL 的抗肿瘤机制 | 第17-18页 |
·融合蛋白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基因重组技术 | 第18页 |
·重组技术在融合蛋白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19-24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20-21页 |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 第21页 |
·重组毕赤酵母甲醇利用表型 | 第21-24页 |
第2章 重组 IVT 融合蛋白工程菌构建 | 第24-45页 |
·重组 IVT 融合基因的构建 | 第24-3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5页 |
·融合基因设计 | 第25-26页 |
·各 cDNA 片段的重组 | 第26-31页 |
·凝胶回收与质粒提取 | 第31-32页 |
·E.coli DH5α菌感受态制备 | 第32-33页 |
·重组 IVT 融合蛋白工程菌的构建 | 第33-4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页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34-36页 |
·重组载体 pPIC9-IVT 的构建 | 第36-37页 |
·pPIC9-IVT 的鉴定 | 第37-39页 |
·重组 IVT 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 第39页 |
·线性化表达质粒 pPIC9-IVT | 第39-40页 |
·电击转化 | 第40页 |
·重组 IVT 工程菌的分子水平鉴定 | 第40页 |
·高表达量 IVT 工程菌筛选 | 第40-41页 |
·IVT Trincine-SDS-PAGE 电泳 | 第41-42页 |
·重组 IVT 蛋白的 Western blot 鉴定 | 第42-4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重组 IVT 工程菌构建鉴定 | 第43页 |
·重组 IVT 蛋白 Western blot 鉴定 | 第43-45页 |
第3章 IVT 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条件优化 | 第45-55页 |
·IVT 融合蛋白工程菌表达条件优化 | 第45-4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5页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发酵过程条件优化 | 第46-49页 |
·纯化条件优化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条件优化后表达情况 | 第50-51页 |
·PHenyle 疏水柱梯度洗脱初纯化 | 第51-53页 |
·CM 离子柱纯化 | 第53-55页 |
第4章 IVT 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分析 | 第55-64页 |
·重组 IVT 最佳药效浓度测定 | 第55-5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5页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55-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BCA 法测定纯化的 IVT 蛋白浓度 | 第56-57页 |
·MTT 法检查 IVT 蛋白有效药理浓度 | 第57-58页 |
·Hoechst 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5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IVT 融合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 HUVEC 增殖的影响 | 第58-59页 |
·IVT 融合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 HUVEC 小管形成影响 | 第59-60页 |
·IVT 融合蛋白对肺癌细胞 NCI-H446 增殖的影响 | 第60-61页 |
·IVT 融合蛋白对肺癌细胞 NCI-H446 凋亡的影响 | 第61-62页 |
·IVT 融合蛋白对肝癌细胞 SMMC 增殖的影响 | 第62页 |
·IVT 融合蛋白对肝癌细胞 SMMC 凋亡的影响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