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丘区土地整理潜力及评价研究--盐亭县富驿镇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框架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人地共生理论 | 第16-17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 | 第17页 |
·土地经济学理论 | 第17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研究区背景概况 | 第18-19页 |
·自然条件 | 第18-19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 第19-21页 |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 第20页 |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3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 第21-30页 |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 第21-24页 |
·耕地整理主要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耕地整理潜力来源 | 第22页 |
·耕地整理潜力测算 | 第22-23页 |
·耕地整理潜力分级 | 第23-24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 第24-27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 | 第24-25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来源分析 | 第25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 第25-26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 | 第26-27页 |
·未利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 第27-29页 |
·土地复垦内涵 | 第27页 |
·未利用地整理潜力来源分析 | 第27-28页 |
·未利用地整理潜力测算 | 第28-29页 |
·未利用地整理潜力分级 | 第29页 |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 | 第29-30页 |
·新增耕地潜力来源说明 | 第29-30页 |
4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 第30-37页 |
·确定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构建评价体系 | 第31-36页 |
·划分评价单元选取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各指标内涵及取值标准 | 第32-35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5-36页 |
·计算评价结果 | 第36-37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7页 |
5 对策建议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