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8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旗袍大戏的戏中戏——民国婚礼旗袍的发展脉络 | 第11-29页 |
·民国婚礼旗袍的时代背景 | 第11-14页 |
·婚礼旗袍的登场 | 第14-17页 |
·改良旗袍的流行为婚礼旗袍的登场打开第一道门 | 第15-16页 |
·“文明结婚”为婚礼旗袍的流行提供了舞台 | 第16-17页 |
·婚礼旗袍的流行与辉煌 | 第17-26页 |
·早期的中西混搭风推动了婚礼旗袍的流行 | 第17-19页 |
·地区间、城乡间的流行不同步性延长婚礼旗袍的存在时间 | 第19-21页 |
·婚礼旗袍的规范化将其推向辉煌 | 第21-26页 |
·《婚礼草案》与《服制条例》为婚礼旗袍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集体婚礼为婚礼旗袍的规范化提供实践范本 | 第24-26页 |
·婚礼旗袍的谢幕 | 第26-29页 |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婚礼旗袍的谢幕埋下伏笔 | 第26-27页 |
·战事的来临加快婚礼旗袍的谢幕 | 第27页 |
·婚纱礼服的冲击迫使婚礼旗袍作为婚礼的次要礼服谢幕 | 第27-29页 |
第3章 既“规矩”又“出格”——民国婚礼旗袍的特点 | 第29-46页 |
·遵守“规矩”的婚礼旗袍 | 第30-39页 |
·20 年代的倒大袖婚礼旗袍 | 第31-33页 |
·30 年代的婚礼旗袍“规矩”多 | 第33-39页 |
·以淡粉色为潮流 | 第33-35页 |
·惯用花形图案 | 第35-37页 |
·装饰与衣身整一 | 第37-38页 |
·长袖情结 | 第38页 |
·衣身宽松 | 第38-39页 |
·“出格”的婚礼旗袍 | 第39-46页 |
·反传统用色的婚礼旗袍 | 第39-40页 |
·用舶来面料制作的婚礼旗袍 | 第40-42页 |
·婚纱礼服上的旗袍影子 | 第42-44页 |
·婚礼旗袍的泡泡袖 | 第44页 |
·新奇的婚礼旗袍装扮 | 第44-46页 |
第4章 经典配角——民国婚礼旗袍的头饰 | 第46-53页 |
·婚礼旗袍头饰的生长环境 | 第46页 |
·婚礼旗袍的头饰特点及变化 | 第46-51页 |
·最初流行花冠披巾式头饰 | 第46-48页 |
·由戏装头饰演变来的婚礼旗袍头饰 | 第48-50页 |
·西式婚纱头饰成为最终的潮流 | 第50-51页 |
·由婚礼旗袍的头饰看民国服饰 | 第51-53页 |
第5章 设计创新 | 第53-57页 |
·灵感来源 | 第53-54页 |
·设计说明 | 第54-55页 |
·设计方案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9页 |
·民国时期婚礼旗袍的发展脉络悄然起伏 | 第57页 |
·民国时期婚礼旗袍在民国服饰中的地位及意义 | 第57-58页 |
·民国时期婚礼旗袍在中式婚服中的地位及意义 | 第58页 |
·研究工作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