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降香黄檀的主要用途 | 第8页 |
·降香黄檀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8-10页 |
·降香黄檀的主要生理活性 | 第10-11页 |
·抗血栓 | 第10页 |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 第10页 |
·抗氧化 | 第10页 |
·降血脂血糖 | 第10-11页 |
·其它 | 第11页 |
·降香黄檀黄酮的测定及提取 | 第11页 |
·降香黄檀籽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黄酮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22页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14页 |
·主要材料 | 第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22页 |
·原料处理 | 第14页 |
·降香黄檀籽黄酮类化合物试管法预试实验 | 第14页 |
·降香黄檀籽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4-15页 |
·降香黄檀籽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 第15-16页 |
·降香黄檀籽提取物的制备 | 第16页 |
·降香黄檀籽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16-17页 |
·降香黄檀籽提取物体外降血糖活性评价 | 第17-18页 |
·降香黄檀籽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的 LC-MS 初步分析 | 第18页 |
·降香黄檀籽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18-19页 |
·化合物Ⅰ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19页 |
·单体化合物及化合物Ⅰ金属配合物的生理活性评价 | 第19-20页 |
·化合物Ⅰ铜配合物结构的初步表征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2-42页 |
·降香黄檀籽黄酮类化合物试管法预试实验结果 | 第22页 |
·降香黄檀籽总黄酮测定方法的评价 | 第22-23页 |
·准确性评价 | 第22页 |
·稳定性评价 | 第22页 |
·加标回收实验评价 | 第22-23页 |
·降香黄檀籽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 第23页 |
·降香黄檀籽总黄酮提取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乙醇浓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料液比的影响 | 第24页 |
·提取时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提取温度的影响 | 第25页 |
·提取次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降香黄檀籽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结果 | 第26-29页 |
·总黄酮及总酚含量 | 第26页 |
·还原能力 | 第26-27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27页 |
·抑制亚油酸过氧化能力 | 第27-28页 |
·亚铁离子螯合能力 | 第28页 |
·不同抗氧化评价方法的 IC50值 | 第28-29页 |
·不同抗氧化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降香黄檀籽提取物体外降血糖活性评价结果 | 第29-31页 |
·降香黄檀籽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的 LC-MS 初步分析结果 | 第31-33页 |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3-35页 |
·化合物Ⅰ的结构鉴定 | 第33-34页 |
·化合物Ⅱ的结构鉴定 | 第34-35页 |
·单体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评价结果 | 第35-37页 |
·单体化合物的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35-36页 |
·单体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 | 第36-37页 |
·化合物Ⅰ金属配合物的生理活性评价结果 | 第37-40页 |
·化合物Ⅰ金属配合物的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37-38页 |
·化合物Ⅰ金属配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 | 第38-40页 |
·化合物Ⅰ铜配合物结构的初步表征 | 第40-42页 |
·红外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元素分析结果 | 第41页 |
·热重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4 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一:本论文中的主要光谱图 | 第50-54页 |
附录二: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