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寻衅滋事罪的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寻衅滋事罪的发展演变 | 第10页 |
第二节 寻衅滋事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第10-13页 |
一、 寻衅滋事罪的客体 | 第11页 |
二、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方面 | 第11-12页 |
三、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 | 第12-13页 |
四、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 | 第13页 |
第三节 《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寻衅滋事罪的修正 | 第13-17页 |
一、 修正的内容 | 第13-14页 |
二、 修正的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三、 修正后的寻衅滋事罪之把握难点 | 第14-16页 |
四、 对寻衅滋事罪修正的建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方面 | 第17-32页 |
第一节 随意殴打他人型的寻衅滋事罪 | 第17-22页 |
一、 “随意”的法律认定 | 第18-19页 |
二、 “情节恶劣”的法律认定 | 第19页 |
三、 随意殴打他人型的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 第19-22页 |
第二节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型的寻衅滋事罪 | 第22-24页 |
一、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法律认定 | 第22页 |
二、 “情节恶劣”的法律认定 | 第22-23页 |
三、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型的寻衅滋事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以及侮辱罪的区别 | 第23-24页 |
四、 “恐吓”入刑及法律认定 | 第24页 |
第三节 强拿硬要型的寻衅滋事罪 | 第24-30页 |
一、 “强拿硬要”的主观犯意 | 第24-25页 |
二、 “强拿硬要”的客观罪责 | 第25-26页 |
三、 强拿硬要型的寻衅滋事罪的入罪限制 | 第26-27页 |
四、 强拿硬要型的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 第27-28页 |
五、 强拿硬要型的寻衅滋事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 第28-29页 |
六、 强拿硬要型的寻衅滋事罪与强迫交易罪的区别 | 第29-30页 |
第四节 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型的寻衅滋事罪 | 第30-31页 |
一、 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任意性”认定 | 第30页 |
二、 “情节严重”的认定 | 第30页 |
三、 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型的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区别 | 第30-31页 |
第五节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型的寻衅滋事罪 | 第31-32页 |
一、 “起哄闹事”的行为特征 | 第31-32页 |
二、 “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要件 | 第32页 |
第三章 寻衅滋事罪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强索行为的司法处理 | 第32-36页 |
一、 相关法律规定 | 第33-34页 |
二、 争议案例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行为人实施多种寻衅滋事行为的综合评价 | 第36-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