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矿回采巷道注浆加固方案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巷道支护技术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动压巷道支护技术 | 第12-13页 |
·注浆技术概况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围岩失稳原因分析 | 第17-29页 |
·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 第17-20页 |
·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 | 第17-19页 |
·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 第19-20页 |
·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形式 | 第20页 |
·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机理 | 第20-21页 |
·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及失稳过程分析 | 第21-24页 |
·未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围岩应力 | 第21-23页 |
·采动影响下的围岩应力和结构变化 | 第23-24页 |
·围岩失稳过程分析 | 第24页 |
·工作面支承压力对巷道的影响分析 | 第24-27页 |
·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侧向支承压力动态变化 | 第25-27页 |
·支承压力带影响范围 | 第27页 |
·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长平矿Ⅲ43052 巷道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37页 |
·工程概况 | 第29-31页 |
·Ⅲ4305 工作面概况 | 第29页 |
·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 第29-30页 |
·回采巷道支护状况 | 第30-31页 |
·巷道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定 | 第31-32页 |
·地应力测量 | 第32页 |
·Ⅲ43052 巷道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 | 第32-37页 |
·计算参数 | 第3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4 巷道注浆加固方案设计 | 第37-56页 |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测定 | 第37-41页 |
·松动圈测试原理 | 第37-39页 |
·松动圈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回采巷道加固方案设计 | 第41-52页 |
·动压巷道加固原则 | 第41页 |
·巷道加固方式选择 | 第41-42页 |
·注浆加固机理 | 第42-44页 |
·注浆材料的选择 | 第44页 |
·巷道滞后注浆合理性分析 | 第44-47页 |
·巷道注浆加固参数设计 | 第47-52页 |
·注浆系统 | 第52页 |
·巷道注浆加固施工工艺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注浆监测方案设计及加固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 第56-63页 |
·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 第56页 |
·监测内容 | 第56-57页 |
·监测方案设计 | 第57-61页 |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 第57-59页 |
·顶板离层监测 | 第59页 |
·锚杆、锚索受力载荷监测 | 第59-60页 |
·巷道围岩岩体钻孔取芯及超声波波速测量 | 第60-61页 |
·巷道注浆加固数值模拟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