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黑麦草概述 | 第9页 |
| ·形态特征 | 第9页 |
| ·生物学特征 | 第9页 |
| ·黑麦草再生性的研究 | 第9-13页 |
| ·刈割对黑麦草影响的研究 | 第9-10页 |
| ·断根对黑麦草再生以及再生过程中的影响 | 第10-11页 |
| ·遮光处理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 | 第11页 |
| ·留茬高度对黑麦草再生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外源赤霉素对黑麦草的生理影响 | 第12-13页 |
| ·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ZR)及脱落酸(ABA)四种激素概述 | 第13-16页 |
| ·IAA 概述 | 第13-14页 |
| ·GA 概述 | 第14页 |
| ·ZR 概述 | 第14-15页 |
| ·ABA 概述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第2章 母体碳水化合物供应对去叶黑麦草再生的影响 | 第17-25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8-19页 |
| ·统计分析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 ·不同母体碳水化合物供应能力对黑麦草再生生物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不同母体碳水化合物供应能力对黑麦草再生过程中根系活力与果聚糖外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母体碳水化合物供应能力对黑麦草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讨论 | 第22-24页 |
| ·去叶黑麦草再生过程中对有机物的分配与利用 | 第22-23页 |
| ·去叶黑麦草再生过程中对可溶性糖的分配与利用 | 第23页 |
| ·根系活力与去叶黑麦草再生 | 第23-24页 |
| ·内源激素对去叶黑麦草再生的调控 | 第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根系碳水化合物损耗所引起的根系功能变化对去叶黑麦草再生的影响 | 第25-35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27页 |
|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断根所引起的根系功能变化对黑麦草再生生物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断根所引起的根系功能变化对黑麦草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断根所引起的根系功能变化对黑麦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根系功能与黑麦草再生 | 第32-33页 |
| ·细胞分类素与黑麦草再生 | 第33-34页 |
| ·脱落酸与黑麦草再生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断根、外源细胞分裂素所调控的根叶生长协调机制对去叶黑麦草再生的影响 | 第35-47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6页 |
| ·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 ·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对黑麦草再生生物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对黑麦草根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根系伤流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对黑麦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再生叶片与激素的关系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细胞分裂素与黑麦草再生 | 第43-44页 |
| ·根系与细胞分类素 | 第44页 |
| ·根系伤流量与细胞分类素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根叶生长协调机制下根源细胞分裂素对去叶黑麦草再生的影响 | 第47-63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 ·试验设计 | 第47-48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8-49页 |
| ·统计分析 | 第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 ·黑麦草再生生物量 | 第49-51页 |
| ·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伤流量 | 第51-52页 |
| ·IAA、GA 含量 | 第52-55页 |
| ·Z+ZR 和 IPS+IPA 含量 | 第55-58页 |
| ·新生叶生物量与激素含量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母体碳水化合物利用途径 | 第59-60页 |
| ·根系与叶片再生之间的关系 | 第60页 |
| ·植物激素与牧草耐牧性 | 第60-61页 |
| ·根源细胞分裂素与叶片再生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