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微型生物泄漏风险优化O3-BAC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中国南方湿热地区饮用水水源状况 | 第11-12页 |
·臭氧与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发展现状 | 第12-18页 |
·给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 | 第12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工作机理 | 第12-13页 |
·“砂滤-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发展 | 第16-17页 |
·砂滤池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给水系统微型生物 | 第18-24页 |
·供水系统中微型生物的危害 | 第18-19页 |
·给水处理工艺微型生物种类及习性 | 第19-20页 |
·常规工段微型生物防治技术 | 第20-22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微型生物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生物活性炭滤池微型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某水厂现工艺运行状况分析 | 第27-35页 |
·某自来水厂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 第27页 |
·调查期间水质状况 | 第27-28页 |
·出水微型生物分析 | 第28-32页 |
·炭滤池一个水文年出水微型生物情况 | 第28-31页 |
·常规工艺与深度工艺出水微型生物 | 第31-32页 |
·有机物去除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高锰酸盐指数(COD_(Mn)) | 第32-33页 |
·UV_(254)值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CDS 工艺系统出水微型生物控制研究 | 第35-41页 |
·工艺流程及设备参数 | 第35-36页 |
·检测项目及方法 | 第36-37页 |
·出水微型生物分析 | 第37-40页 |
·CDS 工艺出水微型生物分析 | 第37-38页 |
·滤砂粒径控制出水微型生物研究 | 第38-39页 |
·臭氧+氯消毒对出水微型生物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CDS 工艺出水水质情况 | 第41-47页 |
·工艺流程及运行参数 | 第41页 |
·试验检测项目与方法 | 第41-42页 |
·有机物去除情况分析 | 第42-44页 |
·高锰酸盐指数(COD_(Mn)) | 第42-43页 |
·UV_(254)值 | 第43-44页 |
·水质安全性分析 | 第44-46页 |
·工艺流程 | 第44-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后置砂滤池过滤效果优化研究 | 第47-55页 |
·砂滤池运行参数 | 第47-48页 |
·三组砂滤池出水浊度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三组砂滤池水头损失情况 | 第49-50页 |
·接触絮凝-直接过滤试验研究 | 第50-54页 |
·浊度去除情况 | 第50-51页 |
·水头损失情况 | 第51-52页 |
·微型生物去除情况 | 第52-53页 |
·接触絮凝-直接过滤与臭氧消毒微型生物去除情况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炭滤池前置系统运行控制研究 | 第55-61页 |
·炭滤池运行稳定性分析 | 第55-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活性炭指标分析 | 第57-58页 |
·臭氧消耗量分析 | 第58-60页 |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2 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