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3页 |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1. 选题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2. 选题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8-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2页 |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主要创新 | 第22页 |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梳理及评价 | 第23-57页 |
·产权结构理论梳理及评价 | 第23-41页 |
·产权结构理论梳理 | 第23-40页 |
·产权结构理论评价 | 第40-41页 |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梳理及评价 | 第41-53页 |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梳理 | 第41-52页 |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评价 | 第52-53页 |
·产权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 | 第53-57页 |
·产权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 | 第53-55页 |
·区域经济增长反作用产权结构的机理 | 第55-57页 |
第3章 产权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57-95页 |
·产权占有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57-74页 |
·产权占有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57-70页 |
·产权占有结构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70-74页 |
·产权投资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74-85页 |
·产权投资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74-82页 |
·产权投资结构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82-85页 |
·产权运营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85-95页 |
·产权运营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85-90页 |
·产权运营结构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90-95页 |
第4章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分析 | 第95-125页 |
·产权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分析 | 第95-97页 |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 | 第97-108页 |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产权结构 | 第97-103页 |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 第103-107页 |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评价 | 第107-108页 |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 | 第108-120页 |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产权结构 | 第108-115页 |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 第115-119页 |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评价 | 第119-120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20-125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120-122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22-125页 |
第5章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思路 | 第125-147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5-130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目的 | 第125-127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意义 | 第127-130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原则 | 第130-135页 |
·立足区域原则 | 第130-131页 |
·逐步调整原则 | 第131-132页 |
·成本最小原则 | 第132-134页 |
·公平效率兼顾原则 | 第134-135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目标 | 第135-139页 |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 第135-136页 |
·促进区域社会和谐稳定 | 第136-137页 |
·降低区域经济增长成本 | 第137-139页 |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 第139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主体 | 第139-143页 |
·中央政府及所属部门 | 第140-141页 |
·区域内各级政府 | 第141-142页 |
·区域内企事业单位 | 第142页 |
·区域内劳动者 | 第142-143页 |
·东北地区产权结构调整的措施 | 第143-147页 |
·调整产权占有制度 | 第144页 |
·调整产权投资制度 | 第144-145页 |
·调整产权运营制度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