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第一章 徐媛考略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徐媛生卒年考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徐媛生平考 | 第19-26页 |
一、闺中时期 | 第19-20页 |
二、初嫁时期 | 第20-21页 |
三、随夫宦游时期 | 第21-22页 |
四、随夫偕隐时期 | 第22-26页 |
第二章 徐媛的交游 | 第26-41页 |
第一节 从徐媛与上层之妻的交游看晚明闺秀唱和的特点与意义 | 第26-34页 |
一、吴门二大家的交游唱和 | 第26-27页 |
二、徐媛与陆卿子的酬赠之作 | 第27-32页 |
三、徐、陆交游唱和的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从《络纬吟》女性交游之作看“才、德、色”主体意识的体现 | 第34-41页 |
一、中国古代妇女观的逐渐演变 | 第34-36页 |
二、赠妓诗中“才”、“色”主体意识的侧重 | 第36-39页 |
三、赠良家女诗中对“德”、“才”的推崇 | 第39-40页 |
四、徐媛诗中的矛盾现象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徐媛的诗歌创作 | 第41-72页 |
第一节 徐媛诗中的“双性同体”倾向 | 第41-61页 |
一、明清女性的“双性同体”现象 | 第41-43页 |
二、徐媛诗中的女性意识 | 第43-54页 |
三、徐媛诗中的男子气概 | 第54-61页 |
第二节 徐媛诗歌的艺术风格 | 第61-72页 |
一、前人对徐媛诗歌的评价 | 第61-63页 |
二、徐媛诗对李贺诗的继承 | 第63-72页 |
第四章 徐媛的散曲创作 | 第72-87页 |
第一节 丰富的散曲题材 | 第72-78页 |
一、写景抒怀 | 第72-73页 |
二、闺阁情思 | 第73页 |
三、羁旅情怀 | 第73-75页 |
四、叹世归隐 | 第75-76页 |
五、感仙悟道 | 第76-78页 |
第二节 类词化倾向 | 第78-83页 |
一、婉丽 | 第78-80页 |
二、骚雅 | 第80-81页 |
三、语言和行文借鉴词的创作方法 | 第81-83页 |
第三节 徐媛与黄峨的比较研究 | 第83-87页 |
一、抒情方式:情态与景语 | 第83-84页 |
二、关注核心:双方与自己 | 第84-85页 |
三、抒情风格:质朴直露与典雅含蓄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徐媛的词创作 | 第87-93页 |
第一节 题材扩大 | 第87-89页 |
第二节 朴素清雅 | 第89-91页 |
第三节 清刚之美 | 第91-93页 |
结语 | 第93-95页 |
附录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