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生物质能概述 | 第12-13页 |
| ·氢能概述 | 第13-14页 |
|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氢技术 | 第15-17页 |
| ·生物法转化制氢技术 | 第17页 |
| ·生物质预处理技术 | 第17-21页 |
| ·物理法预处理 | 第18-19页 |
| ·物理-化学法预处理 | 第19页 |
| ·化学法预处理 | 第19-20页 |
| ·生物法预处理 | 第20-21页 |
| ·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 ·生物质热裂解产物路径的研究 | 第22-25页 |
| ·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的研究 | 第25-27页 |
| ·气体与熔盐反应的研究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生物质原料基本性质分析 | 第29-38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试验原料及预处理 | 第29页 |
| ·生物质工业分析 | 第29-34页 |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 ·挥发分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固体碳含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 ·生物质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34-36页 |
| ·生物质的元素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生物质热重试验研究 | 第38-47页 |
| ·试验仪器及方法 | 第38-39页 |
| ·试验原料 | 第38页 |
| ·试验仪器 | 第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 ·生物质热裂解特性的研究 | 第39-46页 |
| ·无机碱组成对水稻秸秆热裂解过程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含 Ni 添加剂对熔融碱热裂解水稻秸秆过程的影响 | 第41-42页 |
| ·NiCl_2含量对熔融碱热裂解水稻秸秆过程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生物质原料对熔融碱热裂解过程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预处理对熔融碱热裂解生物质制氢的影响 | 第47-62页 |
| ·试验装置及步骤 | 第47-49页 |
| ·试验装置 | 第47-48页 |
| ·试验步骤 | 第48-49页 |
| ·产物分析方法 | 第49页 |
| ·气体产物分析方法 | 第49页 |
| ·液体产物水分含量分析 | 第49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 ·水洗对熔融碱热裂解水稻秸秆制氢过程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酸洗对熔融碱热裂解水稻秸秆制氢过程的影响 | 第50-53页 |
| ·碱洗对熔融碱热裂解水稻秸秆制氢过程的影响 | 第53-57页 |
| ·预处理对液体产物内含水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熔融碱热裂解制氢机理分析 | 第58-60页 |
| ·熔融碱与 CO_2的反应 | 第58-59页 |
| ·熔融碱与 CO 的反应 | 第59-60页 |
| ·熔融碱热裂解水稻秸秆制氢机理的分析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