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IPv6双栈环境下的网络服务质量监测及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2 网络服务质量监测及双栈技术概述 | 第15-27页 |
·性能指标体系 | 第15-18页 |
·网络层性能指标 | 第15-17页 |
·传输层性能指标 | 第17页 |
·应用层性能指标 | 第17-18页 |
·监测方式分类 | 第18-22页 |
·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 | 第18-20页 |
·边缘监测与节点监测 | 第20-21页 |
·协作监测与非协作监测 | 第21-22页 |
·常用监测工具 | 第22-23页 |
·Pathload | 第22页 |
·Netperf | 第22页 |
·sFlow | 第22-23页 |
·Sniffer Pro | 第23页 |
·IPv4/IPv6 双栈技术 | 第23-25页 |
·IPv6 过渡期的特点 | 第23-24页 |
·双栈技术 | 第24-25页 |
·服务质量监测的难点问题 | 第25-26页 |
·监测点位置的设置 | 第25页 |
·数据采集的粒度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用户端服务质量监测 | 第27-35页 |
·可用带宽测量 | 第27-31页 |
·自拥塞可用带宽测量原理 | 第27-28页 |
·SR-SLoPS 算法思想 | 第28-30页 |
·SR-SLoPS 算法设计 | 第30-31页 |
·WEB 应用监测 | 第31-34页 |
·WEB 访问工作流程 | 第31-33页 |
·WEB 应用监测内容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基于网络管理系统的网络性能监测 | 第35-49页 |
·网络管理功能分类 | 第35-37页 |
·SNMP 网络管理模型 | 第37-41页 |
·网络管理工作站 | 第38页 |
·代理 | 第38-39页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第39页 |
·设备管理信息库 | 第39-41页 |
·重庆大学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41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41-42页 |
·监测数据采集 | 第42-48页 |
·SNMP 数据采集方法 | 第42-43页 |
·常用轮询方法的不足 | 第43-44页 |
·智能轮询方法 | 第44-48页 |
·智能轮询方法验证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功能实现及监测结果 | 第49-58页 |
·用户端服务质量监测模块 | 第49-53页 |
·可用带宽测量 | 第49-50页 |
·WEB 应用监测 | 第50-51页 |
·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重庆大学网络管理系统 | 第53-57页 |
·环境搭建 | 第53页 |
·数据采集项 | 第53-54页 |
·监测结果及数据展示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本文总结 | 第58页 |
·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