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4页 |
·液晶分类 | 第10-11页 |
·按分子排列的形式 | 第10页 |
·按照液晶的形成条件不同 | 第10-11页 |
·高分子液晶 | 第11页 |
·侧链高分子液晶 | 第11-12页 |
·偶氮类液晶 | 第12页 |
·含偶氮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 | 第12-13页 |
·含偶氮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聚氨酯型 | 第13页 |
·聚苯乙烯型 | 第13-14页 |
·聚酰胺型 | 第14页 |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 | 第14-15页 |
·聚硅氧烷型 | 第15-16页 |
·侧链高分子液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 第16-19页 |
·柔性间隔基的影响 | 第17页 |
·介晶基元刚性核的影响 | 第17-18页 |
·末端尾基的影响 | 第18页 |
·中心桥键的影响 | 第18-19页 |
·侧基的影响 | 第19页 |
·偶氮类液晶高分子的应用前景 | 第19-22页 |
·在光致变色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在用于光调制偏振片的应用 | 第20页 |
·在光调制光子晶体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在光调制微透镜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偶氮液晶在色谱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液晶的表征 | 第22-24页 |
·热台偏光显微镜(POM) | 第22页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22-24页 |
2 含偶氮苯基的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分子设计 | 第24-26页 |
3 含不同柔性链段、刚性核的偶氮类侧链液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6-49页 |
·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 | 第26-28页 |
·合成路线 | 第28-30页 |
·合成部分 | 第30-39页 |
·液晶产物 1 的合成 | 第30-32页 |
·液晶产物 2 的合成 | 第32-35页 |
·液晶产物 3 的合成 | 第35-39页 |
·含不同柔性链段、刚性核的偶氮类侧链液晶的偏光分析 | 第39-45页 |
·液晶基元 1 偏光分析 | 第39-40页 |
·液晶产物 1 偏光分析 | 第40-41页 |
·液晶基元 2 偏光分析 | 第41-42页 |
·液晶产物 2 偏光分析 | 第42-43页 |
·液晶基元 3 偏光分析 | 第43-44页 |
·液晶产物 3 偏光分析 | 第44-45页 |
·含不同柔性链段、刚性核的偶氮类侧链液晶 DSC 分析 | 第45-47页 |
·液晶产物 1 的 DSC 分析 | 第45-46页 |
·液晶产物 2 的 DSC 分析 | 第46页 |
·液晶产物 3 的 DSC 分析 | 第46-47页 |
·柔性链段、刚性核与液晶性能的关系研究 | 第47-49页 |
4 含不同端基的偶氮类侧链液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49-67页 |
·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 | 第49-50页 |
·合成路线 | 第50-51页 |
·合成部分 | 第51-60页 |
·端基为磺酸基的偶氮类聚硅氧烷液晶(产物 4)的合成 | 第51-55页 |
·端基为硝基的偶氮类聚硅氧烷液晶(产物 5)的合成 | 第55-57页 |
·端基为羧基的偶氮类聚硅氧烷液晶(产物 6)的合成 | 第57-60页 |
·含不同端基的偶氮类侧链液晶的偏光分析 | 第60-63页 |
·液晶产物 4 的偏光分析 | 第60-61页 |
·液晶产物 5 的偏光分析 | 第61-62页 |
·液晶产物 6 的偏光分析 | 第62-63页 |
·含不同端基的偶氮侧链液晶的 DSC 分析 | 第63-65页 |
·液晶产物 4 的 DSC 分析 | 第63-64页 |
·液晶产物 5 的 DSC 分析 | 第64-65页 |
·液晶产物 6 的 DSC 分析 | 第65页 |
·端基与液晶性能的关系研究 | 第65-67页 |
5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67-68页 |
6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