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前言 | 第14-24页 |
| ·虾青素 | 第14-18页 |
| ·化学结构 | 第14-15页 |
| ·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 ·功能和应用 | 第16-17页 |
| ·生产来源 | 第17-18页 |
| ·雨生红球藻 | 第18-22页 |
| ·雨生红球藻的生物学性质 | 第18-19页 |
| ·雨生红球藻累积虾青素的机理 | 第19页 |
| ·影响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累积的因素 | 第19-21页 |
| ·藻类保藏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生产提纯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 ·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 2 光照强度和有机碳源交互作用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 ·藻种及培养基 | 第24-25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的培养方法 | 第27页 |
| ·检测方法 | 第27页 |
| ·有机碳源及光照强度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的交互影响 | 第27-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 ·不同光强条件下藻的生长情况 | 第29-30页 |
| ·NaAc 添加量对藻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 ·葡萄糖添加量对藻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有机碳源及光强对藻细胞生长的交互影响 | 第31-33页 |
| ·NaAc 添加量和光强对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 第33-34页 |
| ·葡萄糖添加量和光强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 雨生红球藻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36-58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藻种及培养基 | 第36页 |
|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 ·培养方法 | 第36页 |
| ·转接方法 | 第36页 |
| ·检测方法 | 第36-37页 |
| ·转化培养基的优化 | 第37-38页 |
| ·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 ·装液量和转化时间对虾青素积累的交互影响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6页 |
| ·转化培养基的优化 | 第40-47页 |
| ·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7-53页 |
| ·装液量和转化时间对虾青素积累的交互影响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4 光波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转化影响的初探 | 第58-69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 ·藻种及培养基 | 第58页 |
| ·实验试剂 | 第58页 |
|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 ·生长速率的计算 | 第58页 |
| ·不同生长阶段藻细胞悬浮液的吸收光谱 | 第58-59页 |
| ·红光对生长的影响 | 第59页 |
| ·蓝光对转化的影响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 ·不同生长阶段藻细胞悬浮液的吸收光谱 | 第59-61页 |
| ·红光对生长的影响 | 第61-65页 |
| ·蓝光对转化的影响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5 雨生红球藻保藏方法的研究 | 第69-79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 ·藻种及培养基 | 第69页 |
| ·实验试剂 | 第69页 |
| ·实验仪器 | 第69页 |
|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 ·继代保藏(液体保藏) | 第69页 |
| ·继代保藏(固-液双相保藏) | 第69-70页 |
| ·固定化保藏 | 第70页 |
| ·低温保藏 | 第70页 |
| ·存活率的测定 | 第70-71页 |
| ·生长速率的计算 | 第71页 |
| ·叶绿素 a 含量的测定 | 第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 ·继代保藏(液体保藏) | 第71-73页 |
| ·继代保藏(固-液双相保藏) | 第73-74页 |
| ·固定化保藏 | 第74-76页 |
| ·低温保藏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6 虾青素的分离提取 | 第79-8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 ·藻种及培养基 | 第79页 |
| ·实验试剂 | 第79页 |
| ·实验仪器 | 第79页 |
|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 ·破壁方法的选择 | 第79页 |
| ·破壁率的测定 | 第79-80页 |
| ·DMSO 直接提取和破壁提取的对比 | 第80页 |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80-8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6页 |
| ·破壁方法的选择 | 第81-82页 |
| ·DMSO 直接提取和破壁提取所得虾青素含量的对比 | 第82-83页 |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83-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 ·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 ·实验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1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