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手法·类型--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语汇的基础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2 城市新区建设与中心区城市设计现状 | 第19-27页 |
·城市新区的发展与特点 | 第19-22页 |
·城市新区的建设背景与发展 | 第19-20页 |
·城市新区与老城的空间关系 | 第20-21页 |
·城市新区空间形态的研究 | 第21-22页 |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及主要形态 | 第22-23页 |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3 城市设计解析方法研究 | 第27-39页 |
·城市空间本体与构成 | 第27-32页 |
·空间观与城市空间 | 第27-28页 |
·城市空间结构 | 第28-29页 |
·城市空间形态 | 第29-30页 |
·城市空间意象 | 第30-32页 |
·城市空间解析理论综述 | 第32-35页 |
·图底关系理论 | 第32-33页 |
·联系理论 | 第33页 |
·场所理论 | 第33-34页 |
·序列视景分析理论 | 第34页 |
·空间注记分析理论 | 第34页 |
·街道与广场的高宽比理论 | 第34-35页 |
·新城中心区空间解析的框架 | 第35-37页 |
·规划地段空间生成的基础 | 第35页 |
·地段空间形态与空间结构的解析 | 第35-36页 |
·地段空间序列的解析 | 第36-37页 |
·地段广场空间和街道空间的解析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4 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评述与解析 | 第39-111页 |
·研究案例的选取与统计 | 第39-42页 |
·我国新区城市设计的发展阶段与案例选择区间 | 第39-40页 |
·研究案例的来源 | 第40页 |
·研究案例的统计 | 第40-41页 |
·研究案例的选取依据 | 第41-42页 |
·济南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 第42-63页 |
·项目的背景与概述 | 第42-43页 |
·案例 01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43-44页 |
·案例 01 空间序列解析 | 第44页 |
·案例 01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44-51页 |
·案例 02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51页 |
·案例 02 空间序列解析 | 第51页 |
·案例 02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51-57页 |
·案例 03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57页 |
·案例 03 空间序列解析 | 第57页 |
·案例 03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57-63页 |
·长春市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 | 第63-79页 |
·项目的背景与概述 | 第63-65页 |
·案例 04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65-66页 |
·案例 04 空间序列解析 | 第66页 |
·案例 04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66-72页 |
·案例 05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72-73页 |
·案例 05 空间序列解析 | 第73页 |
·案例 05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73-79页 |
·宁波市南部新城商务综合区详细规划设计 | 第79-87页 |
·项目的背景与概述 | 第79-80页 |
·案例 06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80-81页 |
·案例 06 空间序列解析 | 第81页 |
·案例 06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81-87页 |
·济南汉峪新区 A 地块规划与城市设计 | 第87-101页 |
·项目的背景与概述 | 第87-88页 |
·案例 07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88-89页 |
·案例 07 空间序列解析 | 第89页 |
·案例 07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89-93页 |
·案例 08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93-94页 |
·案例 08 空间序列解析 | 第94页 |
·案例 08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94-98页 |
·案例 09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98-99页 |
·案例 09 空间序列解析 | 第99页 |
·案例 09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99-101页 |
·大庆市铁路西客运站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 第101-108页 |
·项目的背景与概述 | 第101-102页 |
·案例 10 空间形态与结构解析 | 第102-103页 |
·案例 10 空间序列解析 | 第103页 |
·案例 10 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解析 | 第103-108页 |
·十个案例的对比与分析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5 新城中心区城市空间类型及手法研究 | 第111-125页 |
·新城中心区宏观城市空间的类型化研究 | 第111-114页 |
·轴线式 | 第111-112页 |
·放射式 | 第112-113页 |
·组团式 | 第113-114页 |
·自由式 | 第114页 |
·新城中心区中观城市空间的类型化研究 | 第114-118页 |
·新城中心区广场空间的类型研究 | 第114-117页 |
·新城中心区街道空间的类型研究 | 第117-118页 |
·新城中心区城市空间处理手法研究 | 第118-121页 |
·对广场尺度的处理 | 第119页 |
·对街道尺度的处理 | 第119-120页 |
·对长轴线空间的处理 | 第120-121页 |
·对城市空间界面的处理 | 第121页 |
·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发展综述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新城中心区城市空间的多功能复合化 | 第121-122页 |
·化整为零的人性化尺度城市空间 | 第122页 |
·与老城区之间良好的连接性 | 第122页 |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 第122-123页 |
·在城市空间的各个层次彰显特色 | 第123页 |
·小结 | 第123-125页 |
6 结语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3页 |
A. 中文专著类 | 第129-130页 |
B. 期刊及学位论文类 | 第130-131页 |
C. 外文专著类 | 第131-133页 |
图录 | 第133-135页 |
表录 | 第135-139页 |
附录:研究案例出处一览表 | 第139-1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