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卫星天线伺服系统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9-10页 |
| 第二章 伺服系统总体设计 | 第10-28页 |
| ·伺服系统原理及组成 | 第10-11页 |
| ·伺服跟踪模式比较 | 第11-14页 |
| ·天线稳定平台 | 第14-15页 |
| ·伺服稳定控制策略 | 第15-17页 |
| ·电机的选择 | 第17-20页 |
| ·方位俯仰驱动器 | 第20-21页 |
| ·轴角编码方案 | 第21-24页 |
| ·轴角编码器选择 | 第21页 |
| ·旋转变压器 | 第21-23页 |
| ·RDC 模块 | 第23-24页 |
| ·陀螺的选取和安装 | 第24-27页 |
| ·安全保护设计 | 第27页 |
| ·限位开关 | 第27页 |
| ·保护制动器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伺服系统硬件设计 | 第28-35页 |
| ·伺服硬件设计方案 | 第28-29页 |
| ·伺服控制器选型 | 第29-30页 |
| ·轴角编码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 ·限位检测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 ·极化控制设计 | 第32-33页 |
| ·电源设计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伺服系统软件设计 | 第35-59页 |
| ·软件任务概述 | 第35页 |
| ·软件总体结构 | 第35-36页 |
|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 第36-37页 |
| ·伺服系统程序 | 第37-45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37页 |
| ·伺服控制软件主程序 | 第37-39页 |
| ·定时中断处理程序 | 第39页 |
| ·串行通信中断处理程序 | 第39-40页 |
| ·A/D 采样程序 | 第40-41页 |
| ·轴角编码程序 | 第41页 |
| ·伺服控制程序 | 第41-45页 |
| ·数字 PID 控制器 | 第45-49页 |
| ·自动对星算法 | 第49-51页 |
| ·星位捕获算法 | 第51-57页 |
| ·参考坐标系 | 第51-53页 |
| ·地理坐标系角度计算 | 第53-55页 |
| ·载体坐标系角度计算 | 第55-57页 |
| ·自动搜索技术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59-65页 |
| ·三维运动模拟器 | 第59页 |
| ·天线跟踪精度测试 | 第59-62页 |
| ·误差因素分析 | 第62-63页 |
| ·本章小节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