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强夯法概述 | 第8-9页 |
·强夯法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强夯室内试验研究概述 | 第11-26页 |
·强夯室内试验的研究状况 | 第11页 |
·国外强夯室内试验研究 | 第11-15页 |
·法国梅纳公司的动力固结试验 | 第11-12页 |
·日本青森县的动力固结试验 | 第12-13页 |
·联邦德国鲁尔大学的动力固结试验 | 第13-15页 |
·国内强夯室内试验研究 | 第15-25页 |
·钱家欢,钱学德的动力力固结试验 | 第15-17页 |
·陈凡的动力力固结试验 | 第17页 |
·韩文喜的程控伺服土动三轴试验 | 第17-19页 |
·白冰的动力力固结试验 | 第19-20页 |
·孟庆山的改进动力力固结试验 | 第20-22页 |
·巩田捷的侧限冲击后直剪试验 | 第22-23页 |
·张海的三轴冲击剪切试验 | 第23-24页 |
·胡微的侧限冲击后固结试验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室内试验设计 | 第26-33页 |
·概述 | 第26页 |
·试验的内容 | 第26页 |
·试验仪器 | 第26-27页 |
·STSZ-ZD 全自动三轴仪 | 第26-27页 |
·冲击装置 | 第27页 |
·砂土 | 第27-29页 |
·试验土样制备 | 第27-28页 |
·砂土试验方案 | 第28-29页 |
·粘土 | 第29页 |
·试验土样制备 | 第29页 |
·粘土试验方案 | 第29页 |
·含砂粘土 | 第29-30页 |
·试验土样制备 | 第29-30页 |
·含砂粘土试验方案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试验要点 | 第30-32页 |
·数据采集 | 第30-31页 |
·围压的确定 | 第31页 |
·饱和度 | 第31页 |
·轴向变形 | 第31-32页 |
·滤纸 | 第32页 |
·橡皮膜 | 第32页 |
·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室内试验成果 | 第33-62页 |
·试验成果整理方法 | 第33页 |
·砂土试验成果分析 | 第33-39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的冲击阶段试验对比(A 组、B 组) | 第33-37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后再固结试验对比(A 组、B 组) | 第37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产生的总体变及其组成(A 组、B 组) | 第37-38页 |
·砂土试验成果小结 | 第38-39页 |
·粘土试验成果分析 | 第39-45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的冲击阶段试验对比(C 组、D 组) | 第39-43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后再固结试验对比(C 组、D 组) | 第43-44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产生的总体变及其组成(C 组、D 组) | 第44页 |
·粘土试验成果小结 | 第44-45页 |
·含砂粘土试验成果分析 | 第45-52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的冲击阶段试验对比(E 组、F 组) | 第45-49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后再固结试验对比(E 组、F 组) | 第49-50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产生的总体变及其组成(E 组、F 组) | 第50页 |
·含砂粘土试验成果小结 | 第50-52页 |
·砂土、粘土、含砂粘土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 第52-62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的冲击阶段试验对比(A 组~F 组) | 第52-58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后再固结试验对比(A 组~F 组) | 第58-59页 |
·不排水冲击与排水冲击产生的总体变及其组成(A 组~F 组) | 第59-60页 |
·砂土、粘土、含砂粘土试验成果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