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8-9页 |
一、 持续性 | 第8页 |
二、 经常项目的可持续性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 第11-14页 |
一、 19世纪之前的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 第11页 |
二、 新古典综合派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 第11-13页 |
三、 新古典主义学派经常项目余额决定理论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的讨论 | 第14-17页 |
一、 认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是可持续的 | 第14-15页 |
二、 认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美国经常项目失衡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 第18-30页 |
第一节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 | 第18-19页 |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 第19-21页 |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 | 第21-24页 |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至今 | 第24-25页 |
第五节 美国经常项目失衡的成因简析 | 第25-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美元特权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 | 第30-42页 |
第一节 美元国际地位的确立 | 第30-33页 |
一、 美元国际地位的初步确立(1900-1944年) | 第30-31页 |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国际地位(1944-1973年) | 第31-32页 |
三、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国际地位(1973年至今) | 第32页 |
四、 美元国际供给的双循环模式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美国经常项目失衡 | 第33-35页 |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供给 | 第33-34页 |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美国经常项目失衡 | 第35-41页 |
一、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供给 | 第35-36页 |
二、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分析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美国净对外债务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 | 第42-47页 |
第一节 经常项目赤字与净对外债务的关系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净对外债务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44-46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44页 |
二、 现实条件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原因的实证研究 | 第47-53页 |
第一节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原因实证研究的变量和数据 | 第47页 |
第二节 美国经常项日赤字扩大原因的实证分析 | 第47-50页 |
一、 单位根检验 | 第47-48页 |
二、 协整分析 | 第48-49页 |
三、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原因实证研究的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节 世界各国应对措施与调整对策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