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优化和ppo-RNAi构件的遗传转化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1-25页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不依赖于原生质体的转化方法第12-15页
       ·基因枪法第12-13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3-14页
       ·花粉管通道法第14页
       ·低能离子束介导法第14-15页
     ·依赖于原生质体的转化方法第15-16页
       ·PEG 法第15页
       ·电激法第15页
       ·脂质体转化法第15-16页
   ·小麦品质改良转基因现状第16-19页
     ·小麦籽粒硬度转基因第16-17页
     ·小麦面粉白度转基因第17页
     ·小麦淀粉品质转基因第17-18页
     ·小麦营养品质转基因第18页
     ·小麦烘烤品质转基因第18-19页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第19-20页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第19页
     ·小麦转基因育种的功能基因还非常有限第19页
     ·转基因小麦的生物安全性仍是研究重点第19-20页
     ·转基因育种是分子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第20页
     ·转基因方法的展望第20页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和 RNAi 载体第20-24页
     ·多酚氧化酶第20-22页
       ·多酚氧化酶的种类、分布及对品质的影响第20-21页
       ·多酚氧化酶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1页
       ·多酚氧化酶的提取与活性测定第21-22页
     ·RNAi 载体第22-24页
       ·RNAi 原理第22-23页
       ·RNAi 载体构建以及相关载体的利用第23-24页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4-25页
       ·背景和意义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5-33页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5-26页
     ·材料第25-26页
     ·试剂第26页
     ·主要仪器第26页
   ·试验方法第26-33页
     ·小麦成熟胚再生培养体系的优化第26-27页
     ·基因枪转化方法第27-28页
       ·转化载体的制备及纯化第27页
       ·金粉制备及子弹包裹第27页
       ·基因枪的轰击第27-28页
       ·培养基的制备第28页
     ·农杆菌转化方法第28-29页
       ·pROK2-ppo-RNAi 农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第28-29页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及筛选第29-33页
       ·转基因植株叶片总 DNA 提取——CTAB 改良法第29页
       ·转基因植株的 PCR 检测第29-30页
       ·转基因小麦籽粒总 RNA 提取及半定量 RT-PCR第30-31页
       ·转基因小麦籽粒 PPO 同工酶的提取第31-32页
       ·转基因小麦籽粒的 PPO 同工酶的非变性不连续 PAGE 胶电泳第32页
       ·转基因小麦籽粒 PPO 同工酶的活性测定第32-33页
     ·转基因后代植株的农艺性状调查第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46页
   ·优良转基因受体基因型的筛选及小麦成熟胚再生培养体系的优化第33-36页
     ·基因型和诱导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出愈率的影响第33-34页
     ·基因型和诱导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直接发芽率的影响第34页
     ·基因型和诱导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质量的影响第34-35页
     ·基因型和分化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第35页
     ·基因型和生根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第35-36页
   ·基因枪转化愈伤第36页
   ·农杆菌转化愈伤第36-38页
   ·转基因后代的检测及筛选第38-44页
     ·转基因植株总 DNA 的提取第38页
     ·转基因植株的 intron PCR 检测第38-39页
       ·T0转基因植株的 intron PCR 检测第38页
       ·T1代转基因植株的 intron PCR 检测第38-39页
       ·T3代转基因植株的 intron PCR 检测第39页
     ·转基因植株的 bar 基因 PCR 检测第39-40页
       ·T1代转基因植株的 bar 基因 PCR 检测第39-40页
       ·T3代转基因植株的 bar 基因 PCR 检测第40页
     ·转基因小麦籽粒的半定量 RT-PCR (Semi-Quantitative RT-PCR)检测第40-42页
     ·转基因小麦籽粒的 PPO 同工酶的非变性不连续 PAGE第42页
     ·转基因小麦籽粒 PPO 同工酶的活性测定第42-44页
   ·农艺性状调查结果第44-46页
4 讨论第46-48页
   ·小麦成熟胚体系优化分析第46-47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方法第47-48页
   ·转基因对后代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8页
5 结论第48-50页
   ·小麦成熟胚体系优化第48-49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和检测筛选第49页
   ·转基因后代的农艺性状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种植密度对玉米骨干自交系与衍生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黄淮冬麦区175个小麦品种的SSR多态性及其与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