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损毁土地特征及复垦潜力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选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4页 |
| ·研究区选择 | 第17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7-24页 |
|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 第17-18页 |
| ·研究区农业经济特征 | 第18-19页 |
| ·研究区资源条件及经济状况 | 第19-22页 |
| ·研究区基础设施状况 | 第22-24页 |
| 第3章 研究区损毁土地特征研究 | 第24-48页 |
| ·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 | 第24页 |
| ·不同成因损毁土地特征 | 第24-30页 |
| ·地震作用造成的损毁土地特征 | 第24-26页 |
| ·次生灾害作用造成的损毁土地特征 | 第26-29页 |
| ·后期营力作用造成的损毁土地特征 | 第29-30页 |
| ·研究区损毁土地土壤组成特征 | 第30-48页 |
| ·损毁土地土壤的物性特征 | 第34-37页 |
| ·损毁土地的化学特征 | 第37-43页 |
| ·损毁土地的养分特征 | 第43-48页 |
| 第4章 研究区损毁土地复垦潜力分析及评价 | 第48-73页 |
| ·损毁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 第48-51页 |
| ·损毁土地地质灾害分析 | 第48页 |
| ·损毁土地适宜性分析 | 第48-51页 |
| ·损毁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 第51-58页 |
| ·滑坡造成损毁土地复垦潜力 | 第51-54页 |
| ·崩塌损毁土地复垦潜力 | 第54-55页 |
| ·泥石流损毁土地复垦潜力 | 第55-56页 |
| ·堰塞湖损毁土地复垦潜力 | 第56页 |
| ·后期营力造成损毁土地复垦潜力 | 第56-57页 |
| ·地震作用损毁土地复垦潜力 | 第57-58页 |
| ·损毁土地复垦潜力评价 | 第58-71页 |
| ·建立评价体系 | 第58-59页 |
| ·评价指标内涵及取值 | 第59-65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65-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 自我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