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聚氨酯的发展 | 第11页 |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 | 第12-13页 |
·氟原子的特性 | 第13-14页 |
·含氟聚氨酯合成 | 第14-15页 |
·WPU 的结构和性能 | 第15-16页 |
·双组份水性丙烯酸聚氨酯 | 第16-17页 |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 | 第16页 |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的制备原理 | 第16-17页 |
·WFPUA 的应用 | 第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创新 | 第17-19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水性多羟基含氟聚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 | 第19-38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含羧基半酯二元醇的合成研究 | 第20-25页 |
·试验部分 | 第20-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水性多羟基含氟聚丙烯酸酯的合成 | 第25-38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水性含氟多羟基聚丙烯酸酯测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 第38-46页 |
·引言 | 第38页 |
·制备PU 工艺 | 第38页 |
·WPU 稳定机理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实验原料 | 第38-39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39页 |
·WPU 的合成 | 第39-40页 |
·WPU 合成原理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结构表征 | 第40-41页 |
·WPU 测试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聚合工艺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反应温度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44-46页 |
4 水性双组份含氟丙烯酸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 第46-64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双组份FPUA 乳液的制备 | 第47-48页 |
·WFPUA 的反应原理 | 第48页 |
·乳液性能测试 | 第48-50页 |
·固含量 | 第48-49页 |
·粘度测试 | 第49页 |
·粒径测试分析 | 第49页 |
·贮存稳定性 | 第49页 |
·结皮性 | 第49-50页 |
·涂膜性能测试 | 第50-52页 |
·涂膜的制备 | 第50页 |
·干燥时间 | 第50页 |
·热稳定性测试 | 第50页 |
·耐溶剂性测试 | 第50页 |
·耐水性测试 | 第50页 |
·表面水接触角测定 | 第50-51页 |
·热氧老化试验 | 第51页 |
·涂膜硬度GB1730-93 | 第51页 |
·冲击强度GB1732-93 | 第51页 |
·柔韧性测试 GB1731-93 | 第51页 |
·附着力GB/T9754 | 第51页 |
·耐水性GB/T9274-88 | 第51-52页 |
·耐化学腐蚀性GB/T9274-1988 | 第52页 |
·耐热性 | 第52页 |
·耐寒性 | 第52页 |
·耐盐雾测试GB/T1771-1991 | 第52页 |
·热重分析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WFPUA 红外表征 | 第52-53页 |
·羟基含量对对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羧基含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中和度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FPA(B)组分和PU(A)组分的配比对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含氟量丙烯酸聚氨酯膜表面对水的接触角研究 | 第57页 |
·氟原子的固定化 | 第57-58页 |
·MMA/BA 比值对WFPUA 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含量对WFPUA 乳液凝胶的影响 | 第58-59页 |
·含氟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COOH 含量对WFPUA 粒径的影响 | 第60-61页 |
·WFPUA 乳液的的中和度对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MA-TMP 含量对WFPUA 性能的影响 | 第62页 |
·WFPUA 涂膜耐水性 | 第62-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