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6-19页 |
·产业集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和实践的兴起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问题和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9-20页 |
·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内容安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研究文献综述 | 第24-46页 |
·产业集群研究概述 | 第24-34页 |
·概念 | 第24-25页 |
·特征 | 第25-28页 |
·早期的集群特征研究 | 第25-26页 |
·近期对于集群特征的讨论 | 第26-28页 |
·类型 | 第28-30页 |
·形成和演进 | 第30-34页 |
·形成机制 | 第31-32页 |
·集群演进 | 第32-34页 |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 | 第34-43页 |
·国外研究 | 第34-40页 |
·集群理论能否在旅游产业研究中应用的争论 | 第34-36页 |
·旅游产业集群(tourism cluster)的含义 | 第36-38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方法 | 第40页 |
·国内研究 | 第40-43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 | 第41-42页 |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和机制 | 第42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结构、类型和竞争优势 | 第42-4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3-46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 第43-44页 |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 | 第44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本地联系和外部联系 | 第44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政策制定及政府的作用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旅游产业集群内涵和性质 | 第46-67页 |
·旅游产业集群特征和概念 | 第46-53页 |
·旅游产业 | 第46-48页 |
·概念 | 第46-47页 |
·特点 | 第47-48页 |
·旅游产业集群 | 第48-53页 |
·旅游产业具备形成集群的条件 | 第48-50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50-53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53页 |
·与旅游产业集群相关概念辨析 | 第53-56页 |
·旅游产业链 | 第53-54页 |
·概念 | 第53-54页 |
·旅游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集群 | 第54页 |
·旅游目的地 | 第54-56页 |
·概念 | 第54-55页 |
·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业集群的关系 | 第55-56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组成和边界 | 第56-61页 |
·组成 | 第56-57页 |
·边界 | 第57-61页 |
·组织边界 | 第58-59页 |
·地理边界 | 第59-61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61-67页 |
·根据推动集群发展的主导因素划分 | 第62-64页 |
·“自我累积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62页 |
·“协会助推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62页 |
·“项目或战略推动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62-64页 |
·根据集群内部企业联系和组织结构划分 | 第64页 |
·根据集群所依托环境划分 | 第64-67页 |
·依托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65页 |
·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65-66页 |
·社区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旅游产业集群判定 | 第67-93页 |
·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 | 第67-68页 |
·理论基础和识别方法 | 第67-68页 |
·实践识别标准 | 第68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 | 第68-75页 |
·判定步骤 | 第69页 |
·判定方法 | 第69-75页 |
·区位商法 | 第69-70页 |
·旅游业产值专业化指数法 | 第70页 |
·产业调查方法 | 第70页 |
·创新能力评价法 | 第70-75页 |
·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 | 第75-93页 |
·区位商和旅游业产值专业化指数 | 第75-76页 |
·旅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 第76-88页 |
·调查方式和方法 | 第76-77页 |
·数据处理 | 第77-79页 |
·数据分析 | 第79-88页 |
·旅游创新 | 第88-93页 |
·旅游企业创新状况 | 第88-89页 |
·政府的旅游创新 | 第89-91页 |
·创新绩效 | 第91-93页 |
第五章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因素 | 第93-121页 |
·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产业集群 | 第93-94页 |
·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 | 第94-98页 |
·旅游产业特性的要求 | 第94-95页 |
·外部经济效应 | 第95-97页 |
·政府的规划 | 第97-98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 | 第98-101页 |
·形成标志 | 第98-99页 |
·旅游产业链延伸 | 第98页 |
·旅游创新频度加快 | 第98-99页 |
·旅游市场竞争趋于规范 | 第99页 |
·影响因素 | 第99-101页 |
·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 | 第101-121页 |
·形成过程 | 第101-108页 |
·初始集聚阶段 | 第101-102页 |
·集聚增强阶段 | 第102-104页 |
·集群形成阶段 | 第104-108页 |
·集群形成的内部因素 | 第108-115页 |
·平遥古城的强旅游吸引力 | 第108-112页 |
·本地的文化记忆和“惯例” | 第112-114页 |
·地方政府的促动 | 第114-115页 |
·集群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 | 第115-121页 |
·机会 | 第115-117页 |
·旅游空间结构中的区位 | 第117-121页 |
第六章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第121-159页 |
·外部经济自增强(SELF-FORCE)机制 | 第121-124页 |
·外部经济自增强过程 | 第122-124页 |
·外部经济增强效应 | 第124页 |
·合作性竞争的形成机制 | 第124-136页 |
·企业竞合博弈机制 | 第125-132页 |
·企业竞合博弈过程 | 第125-128页 |
·企业竞合博弈模型 | 第128-132页 |
·合作激励机制 | 第132-135页 |
·集群社会资本推动企业合作 | 第132-133页 |
·政府和行业协会促进企业合作制度化 | 第133-135页 |
·合作性竞争促进外部经济效应增强 | 第135-136页 |
·集群企业合作关系变化 | 第136页 |
·创新机制 | 第136-147页 |
·创新的动力 | 第136-141页 |
·创新的推力——需求促动和竞争压力 | 第137-139页 |
·创新的拉力——创新激励和示范效应 | 第139页 |
·集群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中介和平台 | 第139-141页 |
·集体学习创新机制 | 第141-147页 |
·旅游产业集群学习创新特征 | 第142-143页 |
·外源知识的学习和集群创新 | 第143-144页 |
·内源知识的学习和集群创新 | 第144-147页 |
·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 第147-159页 |
·外部经济效应增强过程 | 第148页 |
·合作性竞争的形成 | 第148-155页 |
·企业竞合关系变化 | 第148-149页 |
·社区型集群的合作激励 | 第149-152页 |
·行业协会促进企业合作 | 第152-154页 |
·集群品牌形象形成 | 第154-155页 |
·创新机制 | 第155-159页 |
·竞争压力促进创新 | 第155页 |
·集群学习创新渠道 | 第155-159页 |
第七章 旅游产业集群演进 | 第159-194页 |
·产业集群演进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9-164页 |
·产业集群演进理论 | 第159-160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160-162页 |
·两理论比较 | 第162-164页 |
·旅游产业集群演进的一般规律 | 第164-172页 |
·构建演进规律的依据 | 第164页 |
·演进阶段及特征 | 第164-169页 |
·形成阶段 | 第164-165页 |
·成长阶段 | 第165-167页 |
·成熟阶段 | 第167-168页 |
·衰退阶段 | 第168-169页 |
·旅游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关系 | 第169-172页 |
·区别 | 第169-170页 |
·联系 | 第170-172页 |
·制约旅游产业集群演进的风险因素 | 第172-175页 |
·拥挤成本 | 第172页 |
·机会主义行为 | 第172-174页 |
·合作性竞争机制失灵 | 第173页 |
·企业创新动力减弱 | 第173-174页 |
·社会资本的负效应 | 第174-175页 |
·合作脆弱性 | 第174页 |
·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 第174-175页 |
·旅游需求增长惯性 | 第175页 |
·偶然性事件 | 第175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 | 第175-182页 |
·开发新产品 | 第177-178页 |
·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 第178-179页 |
·集群功能拓展 | 第179页 |
·缩短价值链过程 | 第179-182页 |
·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的演进分析 | 第182-194页 |
·集群演进障碍 | 第182-190页 |
·旅游企业创新障碍 | 第182-187页 |
·集群“生长空间”障碍 | 第187-188页 |
·资金进入障碍 | 第188-190页 |
·集群未来演进的方向 | 第190-194页 |
·在区域层面扩展旅游产业集群 | 第190-192页 |
·建成旅游中心城市 | 第192-194页 |
第八章 旅游产业集群政策 | 第194-213页 |
·产业集群政策 | 第194-197页 |
·含义和功能 | 第194-195页 |
·内容和类型 | 第195页 |
·政策实施 | 第195-196页 |
·国内有关产业集群政策 | 第196-197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践和相关政策 | 第197-201页 |
·国外的实践和政策 | 第197-200页 |
·特点 | 第197-198页 |
·集群政策内容 | 第198-200页 |
·国内实践 | 第200-201页 |
·加快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 第201-213页 |
·全面启动旅游产业集群战略 | 第201-207页 |
·制定集群战略 | 第202-203页 |
·建立促进企业交流和合作的长效机制 | 第203-204页 |
·促进企业建立集群品牌形象意识 | 第204-205页 |
·制定激励集群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 第205-207页 |
·制定相关投资政策,吸引外资 | 第207-209页 |
·制定明晰的产权分配政策 | 第207-208页 |
·制定吸引外资的连续性政策 | 第208-209页 |
·加快集群内中介组织的创立和完善 | 第209-213页 |
·增强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 | 第209-210页 |
·鼓励专业化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 | 第210-213页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第213-217页 |
·结论 | 第213-214页 |
·创新点 | 第214-215页 |
·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15-217页 |
·研究中的不足 | 第215-216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16-217页 |
参考文献 | 第217-231页 |
附录1 | 第231-2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 第236-237页 |
后记 | 第237-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