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节 陈洪绶的生活背景 | 第9-10页 |
| 一 政治背景 | 第9页 |
| 二 文化背景 | 第9-10页 |
| 三 陈洪绶大致的生平 | 第10页 |
| 第二节 陈洪绶笔下的幻觉景致 | 第10-13页 |
| 一 山水师承 | 第10-11页 |
| 二 山水意象 | 第11-13页 |
| (一) 直取生活 | 第11页 |
| (二) 主观意象 | 第11-12页 |
| (三) 情感外延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陈洪绶笔下的诗意点景 | 第13-15页 |
| 一 山水中的点景作用 | 第13页 |
| 二 陈洪绶的山水点景 | 第13-15页 |
| (一) 知觉与联想 | 第13-14页 |
| (二) 寻求真实的存在 | 第14-15页 |
| (三) 精神的传承 | 第15页 |
| 第四节 从陈洪绶的画面得到的启发 | 第15-17页 |
| 一 变幻的构图空间 | 第15-16页 |
| (一) 游动观察 | 第15-16页 |
| (二) 空间的变幻 | 第16页 |
| 二 创造性地运用符号 | 第16-17页 |
| 三 物体的前后遮挡 | 第17页 |
| 第五节 结论 | 第17-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19页 |
| 附录 | 第19-25页 |
| 致谢 |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