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对多式联运及钢铁物流的研究情况第11-14页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需求分析第16-31页
   ·区域范围第16-18页
     ·长江中下游干线第16-17页
     ·洞庭湖及湘江水系第17页
     ·汉江水系第17页
     ·鄱阳湖和赣江水系第17页
     ·京杭大运河第17-18页
   ·区域范围内的运输基础设施第18-23页
     ·公路发展状况第18-20页
     ·铁路发展状况第20页
     ·水路发展状况第20-22页
     ·航运发展状况第22-23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市场分析第23-28页
     ·钢铁生产厂和钢铁供应商分布情况第23-24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需求情况及预测分析第24-27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27-28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28-31页
第3章 以武汉为中心结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第31-49页
   ·武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第31-32页
   ·构建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本原则第32-33页
   ·以武汉为中心结点的长江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本架构第33-36页
     ·建立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目标第34-35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本架构第35-36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的经营模式第36-44页
     ·物流运输企业经营模式分析第36-42页
     ·以钢铁物流基地为多式联运承运人的经营模式第42-43页
     ·“5+1”钢铁物流经营模式比较第43-44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的协同机制第44-49页
     ·风险控制机制第45-46页
     ·利益分配机制第46-47页
     ·信息共享机制第47页
     ·协调机制第47-49页
第4章 长江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的信息平台第49-64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基本目标第49页
   ·多式联运信息平台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第49-52页
     ·信息平台的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第49-50页
     ·信息平台功能需求分析第50-52页
   ·多式联运信息流程分析第52-56页
     ·钢铁物流基地多式联运运输链第52页
     ·多式联运运输链流程第52-54页
     ·多式联运信息流程第54-56页
   ·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结构框架第56-64页
     ·信息平台设计原则第56-57页
     ·信息平台结构框架设计第57-59页
     ·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模块第59-64页
第5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成本分析第64-81页
   ·运输链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可行性分析第64-67页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第64-65页
     ·运输链作业成本核算主要思想第65-66页
     ·运输链作业成本法运用于多式联运的可行性分析第66-67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成本构成分析第67-71页
     ·多式联运运输方式选择依据第67-68页
     ·多式联运总成本构成第68-70页
     ·基于运输链作业成本原理的运输链整体作业成本分析第70-71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的成本核算第71-74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实施运输链作业成本具体步骤第71-73页
     ·多式联运作业成本计算模型的构建第73-74页
   ·实例分析第74-81页
     ·实例描述第74-76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作业成本核算第76-81页
第6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系统评价第81-102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1-84页
     ·评价指标确定原则第81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81-84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系统评价方法的确定第84-93页
     ·系统评价方法概述第84-92页
       ·综合指数评价法第84-85页
       ·专家系统评价法第85-86页
       ·层次分析法第86-88页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第88-89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89-92页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第92-93页
       ·各评价方法优劣分析第92页
       ·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第92-93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的综合评价第93-102页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第93页
     ·确定评语集第93-94页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值第94-96页
     ·确定评价矩阵第96-99页
     ·钢铁物流多式联运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比较第99-102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全文总结第102-103页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第103页
   ·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确定性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及方法研究
下一篇: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