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砖红镰刀菌的培养性状 | 第9页 |
·砖红镰刀菌的危害 | 第9-10页 |
·砖红镰刀菌的生防现状 | 第10-11页 |
·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植物内生菌 | 第11页 |
·土壤有益微生物 | 第11-12页 |
·微生物代谢产物 | 第12页 |
·拮抗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 第12-13页 |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方法 | 第12-13页 |
·土壤样品中拮抗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 第13页 |
·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物质及其分离纯化分析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一株镰刀菌的鉴定及其对小麦的致病性研究 | 第18-32页 |
·试验材料 | 第18-21页 |
·菌种与培养基 | 第18页 |
·供试小麦品种 | 第18页 |
·供试镰刀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所需试剂 | 第18-19页 |
·砖红镰刀菌对小麦致病性研究所需试剂 | 第19-20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一株镰刀菌菌种鉴定 | 第21-25页 |
·砖红镰刀菌对小麦的致病性研究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一株镰刀菌菌种鉴定 | 第26-29页 |
·砖红镰刀菌对小麦的致病性研究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砖红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机制的研究 | 第32-44页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菌种与培养基 | 第32-33页 |
·拮抗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所需试剂 | 第3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砖红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 | 第33-34页 |
·拮抗菌菌种鉴定 | 第34-35页 |
·拮抗菌对砖红镰刀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显微观察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砖红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 | 第36-37页 |
·拮抗菌菌种鉴定 | 第37-40页 |
·拮抗菌对砖红镰刀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显微观察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砖红镰刀菌生防菌剂的初步研究 | 第44-61页 |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供试菌株 | 第44页 |
·培养基和耗材 | 第44页 |
·菌株 BS-02 发酵条件优化所需试剂 | 第44页 |
·发酵液有效生防成分的粗分离提取所需溶液 | 第44-45页 |
·SDS-PAGE 所需溶液、试剂 | 第4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9页 |
·挥发性物质的拮抗试验 | 第45-46页 |
·拮抗菌单因素优化试验 | 第46-47页 |
·拮抗菌正交试验 | 第47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缓冲液 pH 值对拮抗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发酵液有效生防成分的粗分离提取 | 第48-49页 |
·砖红镰刀菌生防菌剂的初步研究 | 第49页 |
·SDS-PAGE 电泳试验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挥发性物质的拮抗试验 | 第49页 |
·拮抗菌单因素优化试验 | 第49-54页 |
·拮抗菌正交试验 | 第54-55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发酵液拮抗活性的影响试验 | 第55-56页 |
·缓冲液 pH 值对拮抗活性的影响试验 | 第56-57页 |
·砖红镰刀菌生防菌剂的初步研究 | 第57-58页 |
·SDS-PAGE 电泳试验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