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1-25页 |
| ·生物质资源与化工产品的联系 | 第11-12页 |
| ·生物质直接气化路线 | 第12-13页 |
| ·生物质直接液化及精炼 | 第13-16页 |
| ·生物质快速裂解 | 第13页 |
| ·催化加氢脱氧 | 第13-14页 |
| ·催化重整 | 第14-15页 |
| ·催化裂解 | 第15-16页 |
| ·糖化学 | 第16-22页 |
| ·纤维素和半纤维的研究 | 第16-21页 |
| ·木质素研究 | 第21-22页 |
| ·本文思路 | 第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低碳烯烃 | 第25-59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31页 |
| ·原料 | 第26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26-27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27-28页 |
| ·反应装置和方法 | 第28-31页 |
| ·生物油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 | 第31-53页 |
| ·La改性的分子筛及反应条件对制烯烃的影响 | 第31-38页 |
| ·生物油制烯烃过程中催化剂稳定性 | 第38-42页 |
| ·生物油催化裂解催化剂的表征 | 第42-47页 |
| ·生物油的热裂解研究 | 第47-50页 |
| ·生物油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反应过程 | 第50-51页 |
| ·不同原料制烯烃性能的比较 | 第51-53页 |
| ·生物质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研究 | 第53-56页 |
| ·木屑和甘蔗渣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研究 | 第53-54页 |
| ·木质纤维素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反应过程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第三章 木质素定向催化转化制备芳香平台分子 | 第59-97页 |
| ·引言 | 第59-67页 |
| ·木质素组分结构 | 第59-63页 |
| ·生物质预处理与木质素分离 | 第63页 |
| ·木质素的转化途径 | 第63-65页 |
| ·本章研究思路和意义 | 第65-6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7-71页 |
| ·原料 | 第67页 |
| ·反应装置和方法 | 第67-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9页 |
| ·木质素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单体化研究 | 第71-83页 |
| ·木质素定向催化转化制苯研究 | 第83-87页 |
| ·电流增强的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苯的集成研究 | 第87-89页 |
| ·小结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 第四章 生物质制取直接还原铁 | 第97-131页 |
| ·引言 | 第97-102页 |
| ·直接铁还原技术(DRI)背景和发展趋势 | 第97-99页 |
| ·生物质制氢-直接还原铁新技术背景和原理 | 第99-102页 |
| ·生物质制氢-直接还原铁新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02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02-106页 |
| ·实验材料 | 第102-104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4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104页 |
| ·反应装置和方法 | 第104-106页 |
| ·生物油蒸气重整制取还原气体研究 | 第106-118页 |
| ·Ni-Cu-Zn-Al_2O_3催化剂上生物油重整反应 | 第106-110页 |
| ·Ni-Cu-Zn-Al_2O_3催化剂上生物油解离反应研究 | 第110-112页 |
| ·Ni-Cu-Zn-Al_2O_3催化剂上水位移反应研究 | 第112-113页 |
| ·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 第113-115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115-118页 |
| ·利用生物油制取直接还原铁研究 | 第118-126页 |
| ·直接还原铁金属化率研究 | 第118-119页 |
| ·直接还原铁组分表征 | 第119-122页 |
| ·生物质制氢-直接还原铁一体化工艺 | 第122-126页 |
| ·小结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131-133页 |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 第133-135页 |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