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独秀峰摩崖石刻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0页 |
(二) 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 | 第10页 |
(三) 何谓摩崖石刻 | 第10-11页 |
二、关于选题的意义及理由 | 第11-12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 第12-16页 |
(一) 基础性研究阶段 | 第12-13页 |
(二) 概括性、综合性研究阶段 | 第13-14页 |
(三) 专题性、应用性研究阶段 | 第14-15页 |
(四) 目前独秀峰摩崖石刻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独秀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概况 | 第16-25页 |
第一节 独秀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 | 第16-17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16页 |
二、气候条件 | 第16页 |
三、山川地貌 | 第16-17页 |
四、周边环境 | 第17页 |
第二节 独秀峰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概况 | 第17-25页 |
一、隋唐时期 | 第17-19页 |
二、宋元时期 | 第19-21页 |
三、明清时期 | 第21-22页 |
四、民国以后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概况 | 第25-39页 |
第一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历史 | 第25-29页 |
一、唐代独秀峰的摩崖石刻 | 第25-26页 |
二、宋代独秀峰的摩崖石刻 | 第26-27页 |
三、元明时期独秀峰的摩崖石刻 | 第27页 |
四、清代独秀峰的摩崖石刻 | 第27-28页 |
五、民国时期独秀峰的摩崖石刻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分布及数量 | 第29-39页 |
一、独秀峰摩崖石刻的分布 | 第29-34页 |
(一) 读书岩 | 第29-30页 |
(二) 太平岩 | 第30-31页 |
(三) 独秀峰南麓 | 第31页 |
(四) 独秀峰北麓 | 第31页 |
(五) 独秀峰东麓 | 第31-32页 |
(六) 独秀峰西麓 | 第32页 |
(七) 独秀峰登山道两旁 | 第32-34页 |
二、独秀峰摩崖石刻的数量 | 第34-39页 |
(一) 根据时代不同统计的数量 | 第34-35页 |
(二) 根据体例不同统计的数量 | 第35-39页 |
1. 题诗石刻的数量统计 | 第35-36页 |
2. 题字石刻的数量统计 | 第36-37页 |
3. 其他体例石刻数量统计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分类 | 第39-62页 |
第一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体例的分类 | 第39-50页 |
一、题诗 | 第39-41页 |
(一) 题诗的格式 | 第39-40页 |
(二) 题诗的内容 | 第40-41页 |
二、题名 | 第41-42页 |
(一) 题名的分类 | 第41页 |
(二) 题名的内容 | 第41-42页 |
三、题字 | 第42-43页 |
(一) 题字的格式 | 第42-43页 |
(二) 题字的内容 | 第43页 |
四、记事 | 第43-46页 |
(一) 山水景物记 | 第44-45页 |
(二) 山水游记 | 第45-46页 |
五、其他 | 第46-50页 |
(一) 题词 | 第46-47页 |
(二) 颂文 | 第47-48页 |
(三) 对联 | 第48-49页 |
(四) 画像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内容的分类 | 第50-62页 |
一、政治军事类 | 第50-53页 |
(一) 摩崖石刻与圣哲先贤 | 第50-51页 |
(二) 摩崖石刻与帝王妃嫔 | 第51-52页 |
1. 《太平岩题诗并记》与元顺帝 | 第51-52页 |
2. “寿”字摩崖石刻与慈禧太后 | 第52页 |
(三) 摩崖石刻与军事斗争 | 第52-53页 |
二、社会生活类 | 第53-56页 |
(一) 摩崖石刻与民俗生活 | 第53-54页 |
(二) 摩崖石刻与藩王生活 | 第54-56页 |
1. 流连山水、吟诗作对 | 第55页 |
2. 崇道佞佛、广修寺庙 | 第55-56页 |
三、文化教育类 | 第56-58页 |
(一) 摩崖石刻与唐代府学 | 第56-57页 |
(二) 摩崖石刻与宋元教育 | 第57页 |
(三) 摩崖石刻与清代贡院 | 第57-58页 |
四、宗教文化类 | 第58-62页 |
(一) 摩崖石刻与道教文化 | 第59页 |
(二) 摩崖石刻与佛教文化 | 第59-62页 |
第四章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价值 | 第62-99页 |
第一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史学价值 | 第62-70页 |
一、独秀峰摩崖石刻记载了重要人物的事迹 | 第62-64页 |
二、独秀峰摩崖石刻记录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 | 第64-66页 |
三、独秀峰摩崖石刻揭示了明代靖江王府的生活 | 第66-70页 |
第二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文学价值 | 第70-81页 |
一、独秀峰摩崖石刻诗歌的文学价值 | 第70-78页 |
二、独秀峰摩崖石刻散文游记的文学价值 | 第78-81页 |
第三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美学价值 | 第81-87页 |
一、独秀峰摩崖石刻彰显了独秀峰的自然美 | 第82-83页 |
二、独秀峰摩崖石刻揭示了独秀峰的人格美 | 第83-87页 |
第四节 独秀峰摩崖石刻的书法价值 | 第87-99页 |
一、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的篆书 | 第87-88页 |
二、方圆结合,古逸浑穆的隶书 | 第88-91页 |
三、俊整超逸,燕瘦环肥的真书 | 第91-93页 |
四、我书意造,各领风骚的行书 | 第93-95页 |
五、笔走龙蛇,飘逸洒脱的草书 | 第95-99页 |
结语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4-105页 |
后记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