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方向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的研究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4页 |
2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4-21页 |
·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的内涵 | 第14-15页 |
·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合作金融理论 | 第15-16页 |
·产权理论 | 第16-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激励——约束机制理论 | 第18-19页 |
·农村合作金融建立规范内部治理的价值 | 第19-21页 |
·防范经营风险 | 第19-20页 |
·合理分配权力 | 第20页 |
·有利于对外融资 | 第20-21页 |
3 农村合作金融的国际借鉴 | 第21-28页 |
·典型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模式 | 第21-25页 |
·单元金字塔式体制模式——德国合作银行体系 | 第21-23页 |
·多元复合体制模式——美国农业信用合作体系 | 第23-24页 |
·依附于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 第24-25页 |
·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的启示 | 第25-28页 |
·倡导多样化的合作金融模式 | 第25-26页 |
·建立合理的分层机构体系 | 第26-27页 |
·加快合作金融法、法规的制定 | 第27-28页 |
4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现状与问题 | 第28-40页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历史沿革 | 第28-31页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股权结构设置 | 第31-32页 |
·决策机制 | 第32-33页 |
·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激励机制 | 第34-35页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 | 第35-36页 |
·对经理层缺乏有效约束 | 第36-37页 |
·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 | 第37-38页 |
·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8-40页 |
5 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的路径选择 | 第40-51页 |
·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的外部路径 | 第40-44页 |
·依法建立规范的股份合作制 | 第40-41页 |
·通过相关政策倾斜化解不良资产 | 第41-42页 |
·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 | 第42-43页 |
·构造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 第43-44页 |
·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治理的内部路径 | 第44-51页 |
·优化股权设置 | 第45页 |
·进一步优化资产和财务结构 | 第45-47页 |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7-48页 |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 第48-51页 |
6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