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分析 | 第17-27页 |
| ·网络拥塞分析 | 第17-18页 |
| ·拥塞检测 | 第18-19页 |
| ·网络拥塞的原因 | 第18-19页 |
| ·拥塞检测方法 | 第19页 |
| ·拥塞避免 | 第19-21页 |
| ·基于速率分配的拥塞避免机制 | 第19-20页 |
| ·基于缓存通告的拥塞避免机制 | 第20-21页 |
| ·拥塞控制算法 | 第21-26页 |
| ·传统有线网络的拥塞控制策略不适用于 WSN | 第21-22页 |
| ·CODA | 第22页 |
| ·ESRT | 第22-23页 |
| ·自适应的资源控制算法 | 第23-24页 |
| ·STCP | 第24-25页 |
| ·COMUT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基于虚拟簇头的拥塞避免策略 | 第27-41页 |
| ·CABVC基本思想 | 第27页 |
| ·网络模型 | 第27-29页 |
| ·分簇层次型网络 | 第27-28页 |
| ·网络模型描述 | 第28-29页 |
| ·拥塞检测 | 第29-31页 |
| ·拥塞检测相关定义 | 第29-30页 |
| ·基于缓冲区和拥塞度的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 ·CABVC算法流程 | 第31-32页 |
| ·簇内拥塞避免策略实现 | 第32-35页 |
| ·相关定义 | 第32-33页 |
| ·算法描述 | 第33-35页 |
| ·簇间拥塞避免策略实现 | 第35-40页 |
| ·节点邻居表 | 第36-37页 |
| ·确定虚拟簇头 | 第37页 |
| ·构造多元路径 | 第37-40页 |
| ·销毁多元路径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基于包动态优先级的拥塞解除算法 | 第41-51页 |
| ·CRBDP的提出依据 | 第41-42页 |
| ·CRBDP基本思想 | 第42页 |
| ·动态优先级的确定 | 第42-44页 |
| ·基于动态优先级的速率控制 | 第44-47页 |
| ·速率测量 | 第44-45页 |
| ·速率调整 | 第45-46页 |
| ·速率恢复 | 第46-47页 |
| ·基于动态优先级的丢包策略 | 第47-49页 |
| ·队列管理 | 第47页 |
| ·丢包开始时刻与范围 | 第47-48页 |
| ·丢包策略实现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5章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51-61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 | 第51-53页 |
| ·NS2平台介绍 | 第51-52页 |
| ·NS2工作流程 | 第52-53页 |
|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53-56页 |
| ·搭建 NS2 仿真环境 | 第53-55页 |
| ·配置仿真环境 | 第55页 |
| ·算法实现 | 第55-56页 |
| ·性能评价指标 | 第56-57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 ·丢包率 | 第57-58页 |
| ·数据传输时延 | 第58-59页 |
| ·网络吞吐量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