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日益受关注的日本建筑师 | 第10页 |
1.1.2 新生代建筑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 | 第10-11页 |
1.1.3 时代背景下的住宅建筑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3.0 新生代建筑师 | 第12-13页 |
1.3.1 住宅设计理念 | 第13页 |
1.3.2 弱建筑(Weak Architecture) | 第13页 |
1.3.3 原初性的未来(Primitive Future)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1.5.1 研究对象及思路 | 第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藤本壮介背景介绍 | 第18-33页 |
2.1 时代背景 | 第18-23页 |
2.1.1 60-70年代背景 | 第18-19页 |
2.1.2 80年代的后现代 | 第19-21页 |
2.1.3 90年代 | 第21-22页 |
2.1.4 新生代建筑师 | 第22-23页 |
2.2 住宅背景 | 第23-28页 |
2.2.1 古代住宅形制 | 第23-26页 |
2.2.2 近代住宅的发展 | 第26-27页 |
2.2.3 战后住宅的沿革 | 第27-28页 |
2.3 人物环境背景 | 第28-31页 |
2.3.1 少年时代的生长环境——北海道 | 第30-31页 |
2.3.2 建筑启蒙的城市环境——东京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住宅设计思想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 第33-46页 |
3.1 东京大学的建筑学求学 | 第33-34页 |
3.1.1 东京大学历史沿革 | 第33-34页 |
3.2 毕业设计的住宅初探 | 第34-38页 |
3.2.1 从马赛公寓到公共住宅 | 第34-35页 |
3.2.2 从欧洲古典广场到现代都市 | 第35-36页 |
3.2.3 Urban Housing公共住宅与现代都市 | 第36-38页 |
3.3 对建筑大师的理论借鉴 | 第38-42页 |
3.3.1 多米诺体系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路易斯·康的“房间”(Room) | 第39-41页 |
3.3.3 对筱原一男住宅理念的继承 | 第41-42页 |
3.4 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启发 | 第42-44页 |
3.4.1 日本“间”文化 | 第42-43页 |
3.4.2 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启示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住宅设计思想理念的实践与创新 | 第46-83页 |
4.1 藤本壮介居住理念总述 | 第46-58页 |
4.1.1 所谓居所 | 第55-57页 |
4.1.2 弱建筑理论简述 | 第57-58页 |
4.1.3 原初性的未来理论 | 第58页 |
4.2 执业初期的医疗实践 | 第58-63页 |
4.2.1 医疗实践源起 | 第58-60页 |
4.2.2 实践案例分析 | 第60-63页 |
4.3 住宅设计理念实践 | 第63-79页 |
4.3.1 住宅与城市 | 第65-69页 |
4.3.2 人工与自然 | 第69-73页 |
4.3.3 暖昧与融合 | 第73-76页 |
4.3.4 身体与模数 | 第76-79页 |
4.4 思维方式与手法创新 | 第79-81页 |
4.4.1 设计源起 | 第79-80页 |
4.4.2 环境关系 | 第80页 |
4.4.3 居住行为 | 第80-81页 |
4.4.4 空间层次 | 第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总结与借鉴 | 第83-85页 |
5.1 前文小结 | 第83页 |
5.2 借鉴与展望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附录A: 藤本壮介简历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