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电力机车论文--牵引电器、牵引变压器论文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动态性能及主动控制策略的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4页
1 引言第14-30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研究概况第16-23页
     ·国外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建模及弓网参数研究现状第16-19页
     ·国内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建模及弓网参数研究现状第19-23页
   ·受电弓主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7页
     ·受电弓-接触网主动控制模型第23-24页
     ·控制方法第24-27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7-30页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7页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27-30页
2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系统计算模型的研究第30-64页
   ·高速受电弓整体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的建立第30-39页
     ·受电弓质量块模型第31-33页
     ·受电弓非线性模型第33-38页
     ·模型的应用条件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第38-39页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双弓受流计算模型第39-43页
     ·无限长弦-质量块计算模型第40-43页
     ·模型的应用条件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第43页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3-54页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仿真标准第44-46页
     ·简单链型、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与受电弓建模及条件第46-50页
     ·简单链型、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与受电弓模型第50-53页
     ·模型的应用条件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第53-54页
   ·高速受电弓空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4-62页
     ·高速受电弓气动力学模型及条件第55-60页
     ·导流板空气动力学计算模型第60-61页
     ·模型的应用条件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3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参数计算第64-80页
   ·接触网参数第64-72页
   ·受电弓参数第72-79页
     ·受电弓频率第72-74页
     ·受电弓杆件强度第74-75页
     ·受电弓静态参数第7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4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动态性能计算与仿真第80-126页
   ·高速受电弓-接触网动态受流计算第80-83页
   ·弓运行时影响弓网动态受流参数计算第83-90页
     ·接触网振动性能计算第84-86页
     ·弓距离与抬升量变化第86-88页
     ·弓等效质量对高速弓网受流的影响第88-90页
     ·与俄罗斯铁路试验数据对比第90页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MSC-Marc高速弓网动态受流仿真第90-114页
     ·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与受电弓动态受流性能第91-99页
     ·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与弹性链型悬挂动态性能对比第99-102页
     ·弓网参数优化第102-106页
     ·高速弓网受流试验第106-114页
   ·高速受电弓空气动力学性能计算与仿真第114-125页
     ·受电弓气动力性能计算第114-118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整体受电弓气动力学仿真第118-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5 高速受电弓主动控制的研究第126-158页
   ·基于导流板角度的受电弓主动控制第126-138页
     ·基于导流板主动控制特点及应用范围第126-128页
     ·导流板机械系统建模第128页
     ·导流板模糊Bang-Bang控制策略第128-135页
     ·计算结果第135-138页
   ·基于气缸模型的受电弓主动控制第138-151页
     ·基于气缸主动控制特点及应用范围第139-140页
     ·气缸控制策略第140-142页
     ·基于气缸模型主动控制仿真第142-144页
     ·基于Marc有限元模型气缸主动控制仿真第144-147页
     ·气缸Bang-Bang控制系统实现分析第147-151页
   ·基于高速弓网模型的双环主动控制第151-156页
     ·双环主动控制特点第151-152页
     ·双环主动控制规律第152页
     ·仿真结果第152-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58-162页
   ·主要结论第158-159页
   ·主要创新点第159-160页
   ·工作展望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2页
附录A第172-176页
作者简历第176-18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天狗”的语义变迁
下一篇:《觉醒》的会话含义分析—语用文体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