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现、分布及危害状况 | 第10-11页 |
| ·细菌性果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NEST-PCR 的原理及应用 | 第12-13页 |
| ·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 | 第13-17页 |
| ·诱导抗性的定义及机理 | 第13页 |
| ·目前常用的诱导剂的种类 | 第13-14页 |
| ·BTH 作为诱导剂对甜瓜诱导抗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植物抗病性诱导剂硅的应用 | 第15-16页 |
| ·过氧化物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16-17页 |
| ·细菌性果斑病品种的抗性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NEST-PCR 检测 | 第18-19页 |
| ·引物的来源 | 第18页 |
| ·NEST-PCR 反应的条件 | 第18页 |
| ·菌悬液的NEST-PCR 检测 | 第18页 |
| ·种子提取液带菌量的NEST-PCR 检测 | 第18页 |
| ·市售种子带菌的检测 | 第18-19页 |
| ·BTH 和硅酸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诱导抗性 | 第19-21页 |
| ·BTH 和硅酸的诱导抗病性 | 第19页 |
| ·BTH 和硅酸对甜瓜幼苗诱导抗性机理的研究 | 第19-21页 |
| ·品种抗性的鉴定 | 第21-23页 |
| ·供试品种 | 第21页 |
| ·幼苗的准备 | 第21页 |
| ·接种体的制备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 ·利用NEST-PCR 检测细菌性果斑病菌 | 第23-26页 |
| ·内引物的设计和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23-24页 |
| ·菌悬液灵敏度的分析 | 第24-25页 |
| ·种子提取液带菌量的NEST-PCR 检测 | 第25-26页 |
| ·市售种子带菌的NEST-PCR 检测 | 第26页 |
| ·不同浓度BTH 、硅酸诱导甜瓜对果斑病菌的抗性 | 第26-31页 |
| ·供试药剂抑菌作用的结果 | 第26页 |
| ·BTH 和硅对哈密瓜幼苗诱导抗病性 | 第26-27页 |
| ·诱导处理后哈密瓜叶片中POD、PPO、PAL 的活性 | 第27-30页 |
| ·诱导后POD、PPO、PAL 活性结果 | 第30-31页 |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电泳分析 | 第31页 |
| ·细菌性果斑病品种抗性的研究 | 第31-34页 |
|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 ·NEST-PCR 技术提高了新疆瓜类细菌性果斑菌检测的灵敏度 | 第34页 |
| ·BTH 和硅酸增强了哈密瓜的抗病性 | 第34-35页 |
| ·没有筛选出抗细菌性果斑病的瓜类品种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