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铁路运输经济论文

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研究背景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2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研究框架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研究特色及创新第22-23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高速铁路第23页
     ·可达性第23-24页
     ·城市腹地第24页
     ·皖北第24-25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5-51页
   ·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第25-33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25-29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29-32页
     ·小结第32-33页
   ·可达性相关研究第33-46页
     ·可达性理论研究第33-40页
     ·可达性实证研究第40-45页
     ·小结第45-46页
   ·城市腹地的相关研究第46-51页
     ·城市腹地的起源和发展第47-48页
     ·城市腹地的定义第48页
     ·城市腹地的研究方法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高铁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第51-9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51-55页
     ·皖北地区概况第51-53页
     ·皖北交通发展概况第53-55页
   ·研究方法与实现第55-62页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55-56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56-58页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58页
     ·研究技术的实现第58-62页
   ·皖北区内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第62-77页
     ·等时圈特征分析第62-70页
     ·城市日常可达性分析第70-71页
     ·加权时间值分析第71-74页
     ·区位优势潜力分析第74-76页
     ·区内可达性分布均衡性评价第76-77页
   ·皖北区外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第77-88页
     ·等时圈特征分析第77-82页
     ·加权时间值分析第82-85页
     ·区位优势潜力分析第85-87页
     ·区外可达性分布均衡性评价第87-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高铁对城市腹地的影响第90-109页
   ·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第91-94页
     ·修正后的场强模型第91-92页
     ·城市综合规模指数的构建第92-93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93-94页
   ·研究技术实现第94-99页
     ·主成分分析法的实现第94-97页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腹地获取第97-99页
   ·"7"城市格局下城市腹地变化第99-103页
     ·场强特征分析第99-100页
     ·高铁通车前城市腹地格局第100-102页
     ·高铁通车后城市腹地格局及变化第102-103页
   ·"7+3"城市格局下城市腹地变化第103-107页
     ·场强特征分析第104页
     ·高铁通车前腹地空间格局特征第104-105页
     ·高铁通车后腹地空间格局变化第105-107页
   ·小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109-117页
   ·主要结论第109-111页
   ·对策与建议第111-116页
     ·交通应对策略第111-112页
     ·产业应对策略第112-114页
     ·空间结构策略第114-116页
   ·不足与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附录第126-127页
后记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梁士诒与交通系的形成和发展(1906-1916)
下一篇: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微卫星标记筛选及群体遗传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