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国家理论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权责关系的行政学分析

内容提要第1-8页
绪论第8-2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第二节 权责关系的研究现状与简要评价第10-18页
  一、国外学者对权责关系的研究第10-14页
  二、国内学者对权责关系的研究第14-17页
  三、对权责关系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第17-18页
 第三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第18-21页
  一、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8-20页
  二、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0页
  三、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第20-21页
第一章 权责一致的理论阐释第21-70页
 第一节 权力与责任的内涵及关系分析第21-38页
  一、公共权力的内涵第21-27页
  二、责任的内涵第27-32页
  三、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第32-38页
 第二节 权责一致的理论来源与现实前提第38-50页
  一、权责一致从政治学领域汲取的思想基础第38-41页
  二、权责一致从管理学领域汲取的思想基础第41-44页
  三、权责关系的确立:权责一致的现实前提第44-50页
 第三节 权责一致的内涵第50-56页
  一、权责一致必须体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导向第50-52页
  二、权力与积极责任的统一第52-53页
  三、权力与消极责任的统一第53-54页
  四、权力、积极责任、消极责任之间的关系第54-56页
 第四节 权责一致的表现形态第56-64页
  一、权责一致在政府层面的表现第56-63页
  二、权责一致在组织及个人层面的表现第63-64页
 第五节 权责一致的实现方式第64-70页
  一、权力运行方式第65-66页
  二、责任承担方式第66-67页
  三、责任追究方式第67-70页
第二章 权责关系的历史叙事第70-105页
 第一节 传统公共行政产生之前的权责关系第71-75页
  一、公共性缺失:传统公共行政产生之前的时代特征第71-72页
  二、专制统治下的权力与责任第72-75页
 第二节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权责关系第75-89页
  一、传统公共行政产生的时代背景第75-78页
  二、行政系统内部的权责关系第78-85页
  三、传统公共行政时期权责一致的实现方式第85-89页
 第三节 传统公共行政反思时期的权责关系第89-105页
  一、传统公共行政反思时期的时代背景第90-95页
  二、传统公共行政反思时期的权责关系第95-101页
  三、传统公共行政反思时期权责一致的实现方式第101-105页
第三章 权责背离的情境及原因分析第105-139页
 第一节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权责背离第105-120页
  一、在封闭环境下由于资源垄断形成的权责背离第106-109页
  二、官僚组织多元化目标导致的权责背离第109-112页
  三、隐藏于组织结构安排中的权责背离第112-116页
  四、以规则控制组织运行中产生的权责背离第116-120页
 第二节 传统公共行政反思时期的权责背离第120-123页
  一、绩效责任引发的权责背离第120-121页
  二、目标导向引发的权责背离第121-122页
  三、责任移植导致的权责背离第122-123页
 第三节 权责背离的原因分析第123-139页
  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权责背离第123-126页
  二、决策中的权责背离第126-129页
  三、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第129-134页
  四、非人格化的理论预设第134-136页
  五、官僚组织的扩张本性第136-139页
第四章 新型权责关系:展望与构想第139-174页
 第一节 治理背景下的权力与责任:变化及分析第139-144页
  一、多元主体共享治理权力,共担治理责任第140-142页
  二、责任界限模糊第142-143页
  三、多元主体之间权力依赖与责任依赖程度增强第143-144页
 第二节 新型权责关系:治理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第144-151页
  一、治理背景下权责关系面临的挑战第144-148页
  二、治理格局兴起为权责一致开创的机遇第148-151页
 第三节 构建新型权责关系的途径初探第151-174页
  一、塑造政府的治理责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第151-156页
  二、从民主到宪政:权力主体多元化背景下的责任控制第156-160页
  三、加强积极责任对权力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第160-162页
  四、提升问责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问责效用第162-164页
  五、复归人的价值,倡导积极的“人治”:时代发展的最终归宿第164-174页
结论第174-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85-186页
后记第186-187页
中文摘要第187-191页
ABSTRACT第191-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程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