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概念 | 第11-14页 |
一、域外对简易程序概念的解释 | 第11-12页 |
二、我国学者对简易程序的定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立法缺失及单一行政诉讼普通程序的实践现状调研分析 | 第14-26页 |
一、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立法缺失 | 第14-15页 |
二、行政诉讼一律适用普通程序的实践现状调研 | 第15-26页 |
(一) 行政审判人员配置以及普通程序合议制下案件审判过程情况的调研分析 | 第15-23页 |
(二) 对小额罚款行政处罚案进入诉讼情况的调研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法理基础和现实需求 | 第26-35页 |
一、具有正当程序要素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符合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 | 第26-28页 |
二、迅速简便低消耗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符合现代司法效率的要求 | 第28-30页 |
(一) 简易程序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效率最大化 | 第29页 |
(二) 简易程序有益于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益 | 第29-30页 |
三、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对行政诉讼程序制度完善的巨大现实作用 | 第30-35页 |
(一)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提供了平等接近司法的机会 | 第30-31页 |
(二)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符合法院改革的方向 | 第31页 |
(三) 符合行政管理高效及时的要求 | 第31-32页 |
(四) 符合司法人员素质的状况 | 第32-33页 |
(五) 建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可以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 | 第33-34页 |
(六) 符合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规律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境外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立法经验 | 第35-3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在行政诉讼简易程序上的做法 | 第35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对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规定 | 第35-36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立法 | 第36-37页 |
四、境外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启示 | 第37-39页 |
(一)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标准明确并具有一定灵活性,便于适用也符合社会发展 | 第37-38页 |
(二) 灵活简便的审理程序,缩短了审理期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 | 第38页 |
(三) 在简易程序中规定程序正义的基本制度,保证了实体的公正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构建 | 第39-55页 |
一、构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 第39-43页 |
(一) 应当遵循效率原则 | 第39-40页 |
(二) 保障最低限度公正原则 | 第40-41页 |
(三) 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的适用标准的原则 | 第41-42页 |
(四) 尊重当事人对简易程序适用的选择权原则 | 第42-43页 |
二、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43-44页 |
三、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法院、审级程序和审判组织 | 第44-46页 |
(一)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的法院 | 第44-45页 |
(二)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的审级程序 | 第45-46页 |
(三)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审判组织 | 第46页 |
四、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具体阶段和操作规则设计 | 第46-51页 |
(一) 以书面起诉为主,允许以口头方式起诉 | 第46-47页 |
(二) 独任审查起诉,简化受理程序 | 第47页 |
(三) 应诉、答辩环节简化 | 第47-48页 |
(四) 庭前准备工作简化 | 第48页 |
(五) 简化庭审过程,允许书面审理和当事人自行和解 | 第48-49页 |
(六) 注重当庭宣判,简化制作裁判文书,缩短裁判文书送达期间 | 第49页 |
(七) 缩短审理期限 | 第49-50页 |
(八) 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换的条件应严格 | 第50页 |
(九) 审后救济限制 | 第50-51页 |
(十) 简易程序的诉讼费用 | 第51页 |
五、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立法建议稿 | 第51-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