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的界定和写作目的 | 第1-8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5-7页 |
(二) 写作目的 | 第7-8页 |
二、 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发展简介 | 第8-11页 |
(一) 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发展变化 | 第8-10页 |
(二) 小结 | 第10-11页 |
三、 清代法律解释的主体 | 第11-23页 |
(一) 法律史中的“人” | 第11-13页 |
(二) 谁来解释法律 | 第13-15页 |
(三) 沈之奇和《大清律辑注》 | 第15-20页 |
(四) 法律思维的塑造 | 第20-23页 |
四、 清代法律解释的方法 | 第23-37页 |
(一) 经义解释 | 第23-25页 |
(二) 成案解释 | 第25-37页 |
1. 概念的界定和问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2. 成案在清代法律渊源的地位:以实证分析为基础 | 第26-33页 |
3. 成案是判例法吗? | 第33-37页 |
五、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书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