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 第7-16页 |
引言 | 第7-13页 |
1 锌的生物功能 | 第7-8页 |
2 锌的来源及补锌剂的发展 | 第8-9页 |
2.1 锌的来源 | 第8页 |
2.2 补锌剂的发展状况 | 第8-9页 |
3 氨基酸锌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3.1 氨基酸锌化合物的合成 | 第10-12页 |
3.1.1 水体系合成法 | 第10-11页 |
3.1.2 非水体系合成法 | 第11页 |
3.1.3 干粉体系合成法 | 第11页 |
3.1.4 电解合成法 | 第11-12页 |
3.1.5 相化学方法合成法 | 第12页 |
3.2 氨基酸锌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 第12页 |
3.3 氨基酸锌的应用 | 第1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6页 |
第二部分 氨基酸锌固态配合物的研究 | 第16-42页 |
一 锌盐/氨基酸/水三元体系在25℃的相平衡研究 | 第16-27页 |
1 试验部分 | 第16-17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16页 |
1.2 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2 相平衡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17-27页 |
2.1 相平衡研究结果 | 第17-23页 |
2.2 讨论 | 第23-27页 |
2.2.1 ZnAc2-Leu/Try/Val/Thr-H2O体系 | 第23-25页 |
2.2.2 ZnCl2-Leu/Try/Val/Thr-H2O体系 | 第25-26页 |
2.2.3 小结 | 第26-27页 |
二 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7-34页 |
1 固态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7页 |
1.1 固液同成分化合物的合成 | 第27页 |
1.2 固液异成分化合物的合成 | 第27页 |
1.3 文献方法合成化合物 | 第27页 |
2 化合物的组成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3 固态化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与IR分析 | 第28-34页 |
3.1 仪器及实验条件 | 第28页 |
3.2 固态化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28页 |
3.2.1 Zn(Try)Cl20.5H2O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28页 |
3.2.2 Zn(Thr)Ac2·H2O的X-线粉末衍射 | 第28页 |
3.3 固态配合物的IR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28-34页 |
3.3.1 Zn(Leu)Cl2的IR的谱图分析 | 第28-29页 |
3.3.2 Zn(Try)Cl2·0.5H2O化合物的IR分析 | 第29页 |
3.3.3 缬氨酸锌化合物的IR谱图分析(22). | 第29-30页 |
3.3.4 苏氨酸锌化合物的IR谱图分析 | 第30-34页 |
三 固态化合物的热分解及动力学计算 | 第34-39页 |
1 氨基酸锌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34-36页 |
1.1 仪器及实验条件 | 第34页 |
1.2 热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1.3 讨论 | 第35-36页 |
2 化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 | 第36-3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2.2 实验及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四. 化合物的热化学研究 | 第39-42页 |
1.1 仪器及实验条件 | 第39-40页 |
1.2 化合物的恒容燃烧能测定及其标准生成焓计算 | 第40页 |
1.3 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焓测定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论文小结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