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奏疏的涵义、起源和两汉灾异奏疏的兴盛 | 第8-23页 |
| (一) 奏疏的涵义和起源 | 第8-10页 |
| (二) 两汉灾异奏疏及其兴盛原因 | 第10-17页 |
| (三) 两汉灾异奏疏创作情况考述 | 第17-23页 |
| 二、两汉灾异奏疏文的思想价值 | 第23-31页 |
| (一) 深邃的政治哲理 | 第23-25页 |
| (二) 灾异奏疏文与经学 | 第25-27页 |
| (三) 匡正时弊、伸张正义的时代精神 | 第27-28页 |
| (四) 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爱国思想 | 第28-31页 |
| 三、两汉灾异奏疏文的艺术特色 | 第31-38页 |
| (一) 荒诞不经、灾异跌出的内容 | 第31-32页 |
| (二) 苍古厚重、典雅雍容的气象 | 第32-35页 |
| (三) 酣畅淋漓、激切大胆的文风 | 第35-38页 |
| 四、两汉灾异奏疏文对上行公文的借鉴意义 | 第38-43页 |
| (一) 为事而作、追求实用 | 第38页 |
| (二) 目的明确、条理清晰 | 第38-39页 |
| (三) 韬光晦略、以理服人 | 第39-40页 |
| (四) 字斟句酌、注重文辞 | 第40-41页 |
| (五) 肺腑之言、以情动人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