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引言第10-16页
一、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形式及地位第16-24页
 (一)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概念第16-17页
 (二)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存在形式第17-19页
  1. 民间借贷第17页
  2. 合会第17-18页
  3. 民间集资第18页
  4. 农村合作基金会第18-19页
  5. 小额贷款第19页
  6.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第19页
 (三)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特点第19-21页
  1. 法律规范不完善第19-20页
  2. 业务对象多为农民家庭和小企业第20页
  3. 贷款程序较简单第20页
  4. 贷款抵押条件宽松第20页
  5. 交易灵活第20页
  6. 信息对称性强第20-21页
 (四)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地位和作用第21-24页
  1.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1页
  2. 非正规金融信贷供给额度占金融体系份额与正规金融相当第21-23页
  3.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存在的特殊性第23-24页
二、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理论基础及发展机制第24-35页
 (一) 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第24-27页
  1. 资金供需结构不平衡第24-25页
  2.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不完备性第25-26页
  3. 非正规金融具有正规金融所不具备的优势第26-27页
 (二)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1. 金融抑制理论第27-28页
  2. 金融深化理论第28-29页
 (三)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机制第29-35页
  1. 制度变迁机制第29-32页
  2. 履约机制第32-35页
三、各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及借鉴第35-39页
 (一) 各国非正规金融发展情况第35-37页
  1. 美国第35-36页
  2. 德国第36页
  3. 日本第36-37页
  4. 印度第37页
 (二) 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启示第37-39页
四、我国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第39-43页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运作不畅第39-40页
  1. 出现大量债权债务纠纷第39页
  2. 引起社会动荡第39-40页
  3. 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第40页
 (二) 组织模式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第40-41页
 (三) 缺乏有效的监管,易于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第41页
 (四) 借贷主体与承贷主体不一致第41-43页
五、我国农村非正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第43-47页
 (一) 适度规模,可持续发展第43页
 (二) 完善法律法规,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平台第43-45页
  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第43-44页
  2. 加强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体系建设第44-45页
  3. 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第45页
 (三) 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发展模式第45-46页
  1. 准确定位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社会角色第45页
  2. 规范组织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第45-46页
 (四) 建立农村信用网络,形成连带机制第46页
 (五) 鼓励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合作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照圆《列女传补注》研究
下一篇:毛怜卫与明、朝鲜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