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植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植物类黄酮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 第15-16页 |
·植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6-18页 |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 | 第18-20页 |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基因 | 第20-21页 |
·植物类黄酮物质的转运 | 第21-22页 |
·类黄酮参与其它的生理代谢途径及生理学意义 | 第22-23页 |
·类黄酮在拟南芥中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水稻类黄酮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水稻中类黄酮的分布 | 第25-26页 |
·水稻类黄酮以及色素基因的克隆 | 第26-27页 |
·水稻有色颖壳突变体相关研究进展 | 第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水稻紫黑壳突变体的表型与遗传分析 | 第28-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田间试验 | 第28页 |
·群体分离情况及野生型与突变体农艺性状的调查 | 第28-29页 |
·水稻紫黑壳突变体与野生型色素组分的检测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紫黑壳突变体的表型特征 | 第29-32页 |
·颖壳色素成分的检测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水稻紫黑色颖壳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36-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植物材料 | 第36页 |
·水稻叶片DNA 的提取 | 第36页 |
·分子标记(SSR、InDel、CAPs 和dCAPs)标记开发 | 第36-37页 |
·分子标记的分析 | 第37-38页 |
·紫黑色颖壳突变体基因的初定位 | 第38页 |
·精确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的预测和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1页 |
·水稻紫黑色颖壳突变基因的初定位 | 第38页 |
·水稻紫黑色颖壳突变体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38-39页 |
·定位区间候选基因预测以及分析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候选基因的初步分析与类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2-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7页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试剂、质粒和菌株 | 第42页 |
·候选基因结构及同源性分析 | 第42页 |
·候选基因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 | 第42-45页 |
·水稻遗传转化和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验证 | 第45-46页 |
·候选基因以及类黄酮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6-47页 |
·结果 | 第47-56页 |
·候选基因结构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53页 |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3-54页 |
·类黄酮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4-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0页 |
附录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