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木材供需预测模型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引言第14-16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6-18页
     ·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6-17页
     ·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7-18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目标第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36页
   ·理论基础评析第21-30页
     ·供需平衡理论第21-25页
     ·经济预测理论第25-28页
     ·系统动力学理论第28-30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0-36页
     ·木材供给第30-32页
     ·木材需求第32-33页
     ·木材供需平衡第33-34页
     ·消费者偏好第34-36页
第三章 中国木材供给与需求现状第36-61页
   ·中国木材供给现状与结构第36-53页
     ·林产品生产第36-46页
     ·林产品进口第46-53页
   ·中国木材需求现状与结构第53-59页
     ·工业用材第54页
     ·林产品出口第54-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影响中国木材供需因素分析第61-68页
   ·影响中国木材供给主要因素分析第61-64页
     ·森林资源状况第61-63页
     ·木材出材率第63-64页
     ·木材价格水平第64页
     ·木材进口第64页
   ·影响中国木材需求因素分析第64-67页
     ·木材市场价格第65页
     ·人均收入水平第65-66页
     ·消费者偏好第66页
     ·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中国木材供需预测模型研究第68-84页
   ·定性分析和预测第68-72页
     ·德尔菲法简介第68-69页
     ·应用德尔菲法预测第69-72页
   ·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第72-82页
     ·变量体系建立和参数确定第73-74页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第74-75页
     ·模型参数赋值第75-76页
     ·模型初始值第76-77页
     ·模型预测值第77-78页
     ·结果分析第78-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六章 中国热带材供需预测第84-113页
   ·热带材的界定和产区第84-86页
   ·热带材生产第86-94页
     ·热带原木第87-88页
     ·热带锯材第88-90页
     ·热带胶合板第90-91页
     ·热带木地板第91-92页
     ·热带材木片第92-93页
     ·热带材家具第93-94页
   ·热带材进口第94-102页
     ·热带原木第95-98页
     ·热带锯材第98-100页
     ·热带胶合板第100-101页
     ·热带单板第101-102页
   ·热带材出口第102-104页
   ·热带材消费第104页
   ·热带材供需预测第104-110页
     ·模型参数赋值第104-105页
     ·模型初始值第105页
     ·模型预测值第105-106页
     ·结果分析第106-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3页
第七章 中国木材供需未来趋势展望第113-122页
   ·中国木材供给潜力分析第113-114页
     ·天然林供材潜力分析第113页
     ·人工林供材潜力分析第113-114页
   ·中国木材供给未来趋势第114-117页
     ·国内木材供给将小幅增加第114-115页
     ·人工用材林将成为供材主体第115-116页
     ·进口材依然是木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16-117页
   ·中国木材需求未来趋势第117-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八章 中国木材安全供给战略措施与保障体系第122-139页
   ·中国木材安全供给战略影响因素分析第122-123页
   ·木材安全供给战略的核心框架第123页
   ·木材安全供给战略措施第123-131页
     ·立足国内木材供给第124-127页
     ·优化国际木材资源配置第127-131页
     ·发展木材循环经济第131页
   ·木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第131-138页
     ·技术保障体系第132-134页
     ·政策保障体系第134-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第139-143页
   ·结论第139-142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42页
   ·讨论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0页
附录第150-165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65-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成分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祁连山青海云杉木材性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