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属三种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三叶草概述 | 第11-13页 |
·三叶草的起源与分布 | 第11-12页 |
·三种三叶草地理分布 | 第12-13页 |
·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 第13页 |
·遗传标记简介 | 第13-16页 |
·常用分子标记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16-20页 |
·三叶草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形态学水平 | 第20页 |
·细胞学水平 | 第20-21页 |
·生化水平 | 第21-22页 |
·DNA 分子水平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第24-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三叶草基因组DNA 提取 | 第26-27页 |
·三叶草基因组DNA 检测 | 第27页 |
·RAPD 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27-28页 |
·RAPD 产物的观察 | 第28页 |
·引物筛选及RAPD 分析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42页 |
·三叶草基因组 DNA 的检测结果 | 第29-31页 |
·DNA 电泳检测结果 | 第29页 |
·DNA 总浓度的检测 | 第29-31页 |
·R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及结果 | 第31-35页 |
·模板DNA 用量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Taq DNA 聚合酶用量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2页 |
·引物用量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Mg~(2+)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3页 |
·dNTP 用量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PCR 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4-35页 |
·引物筛选 | 第35页 |
·不同材料各位点出现谱带的频率及特异性条带的筛选 | 第35-37页 |
·三个种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37-42页 |
·6份野火球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8份白三叶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6份红三叶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三个种20 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2-46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三叶草基因组DNA 的提取方法及其质量 | 第42页 |
·R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反应的稳定性 | 第42页 |
·RAPD 反应中引物的筛选 | 第42-43页 |
·RAPD 反应图谱确定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 第43-44页 |
·特异性标记的筛选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